忙碌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归心似箭的我匆匆来到公交站台。
计划乘坐的27路久等不至,迎面大摇大摆开过来42路。
等待的过程最令人焦急,与其白白耗费时间空等,不如退而求其次选择42路,无外乎比27路多浪费几分钟脚程。
于是,我不再犹豫,腿脚麻利地登上42路公交车,车上只有几个乘客,刷卡时正好与司机师傅照了个面,他看看我,我看看他,四目相交的刹那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容不得仔细辨认,身后还有两个等待刷卡的乘客,更何况疫情让大家自觉养成了公共场所必戴口罩的好习惯,根本没有仔细辨认的机会,我悻悻地坐了下来。
两站路程后,上来了一名干练的年轻女性,她熟络地与司机师傅闲聊起来,师傅用地道的方言谈笑风生地配合着她的话题。
他们的闲谈引起了我“十二分”的注意,我饶有兴致地聆听着二人的对话。
这声音怎么越听越熟悉呢?还有这场景,也是那么熟悉。原来是他?!
记忆慢慢被拉回到十几年前。
那时候,刚定居到这个城市,往返公司、接送孩子全都搭乘公交车,我成为42路最忠实的乘客。
神通广大的42路,从城东一路西行,穿越了大半个城市,途经全市繁华的区域和密集的写字楼。
每天早上,我带着孩子从家附近搭乘42路,中途下车送孩子到学校,然后换乘42路下一班次直达公司,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
频繁穿梭于公交车中,我“结识”了42路公交司机。
我大言不惭地对孩子说:“42路司机我全都认识。”孩子不信:“这么多司机你真的全都认识吗?”
为了验证我的说法,每次上车,孩子都不忘问一句:“这个司机你认识吗?”没多久,孩子也认全了那些司机。
我所谓的“认识”只是单方面地对司机熟悉。熟悉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上车后看到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司机,马上意识到搭错车了,原来错把32路看成42路了。
众多司机中有位精瘦精瘦的中年男性,服务热情周到,讲话谦和有礼。
逢到高峰拥堵期,他就用那独具特色的方言不厌其烦地疏导乘客:“请大家都往后走走,相互体谅一下。”
看到后面有其它车次,也不忘温馨提示乘客:“228路就在后面,要换乘的赶快下车,错过这辆要等二十分钟!”
遇到老人下车时不忘关切地嘱咐一句:“大妈,慢点儿下哦!”
中年司机对待乘客温和亲切、善解人意,每每看到乘客跑步赶车时就多停留一会儿,从未见他与乘客发生过一次口角。
面对乘客“天气热,不开空调”的埋怨,也耐心地给予解释:“这不是空调车。”如果换作脾气稍差的人恐怕又是一场舌战了。
我曾亲见另一位司机与电动车主因差点酿成的车祸发生口角,招致车主手持凶器闯进公交车内,要不是车上几位热心大妈及时相劝,一场械斗就在所难免了。
相比之下,他诚心诚意为广大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态度难能可贵。小公交折射出大人品,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司机。
这位师傅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生与人自来熟,常与坐在前排的乘客自然而然地唠唠家常、开开玩笑,如同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传说中的“男女老少通吃”指的就是他这款,不管性别、无论老少全都可以愉悦地交流。
我也是通过车上短暂的闲聊与他慢慢熟识的。
他体恤我带着孩子挤公交的辛苦,常常在到站时面对蜂拥的人群缓缓把车停在我的近旁,以便让我和孩子少受拥挤之苦。
一次周末,我带着孩子去兴趣班上课,离公交站还有两分钟的路程,乘客都已上车了,42路车却没有驶离站台,原来他远远地就看到我们了,所以一直等在那里。
其实我们是要搭乘21路去培训机构上课,猜测到他的意图后我拼命地用力摇着手臂,表示不要再等的意思,可这举动更加深了他的误会,汽车稳稳地停在那里,仍然执拗地等待着……
司机的美意不能辜负。最终我们还是加快步伐,气喘吁吁地登上42路,但是中途又换乘了其它车次,始终没有告诉他这个乌龙事件。
后来,我搬了家、换了公司,慢慢地家里添置了新车,先生成了家庭的专职司机,乘坐公交的频率大大降低,自此与42路再无交集。
没想到,这次居然遇到他了,很想上前问候一下,但他与乘客正相谈甚欢,贸然插话恐扰了他的雅兴,况且他还记得我吗?载过无数乘客,又跨越十几年光阴,记得的概率很小。
乘客们记住一个司机容易,司机要记住所有乘客却并非易事。
正思忖、犹豫着,汽车已经到站了,我选择默默下了车。
山水有相逢,江湖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