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抱恙,赋闲在家,拾得偶趣翻《诗经》,突然看到一首《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寥寥几行字把古代加班族的形象生动表现出来,尤其看到"肃肃宵征,抱衾与裯"时,不由讶然失笑,想起网上流行的那句话:"被子以外的都是远方!"风趣幽默的诗句中透出的那种无奈和无力感,即使跨越几千年的时空,我仿佛能看见,在滴水成冰的冬日凌晨,启明星还在天边闪烁,世界还在沉睡中,悲催的主人公却要舍弃温暖的被窝,在星色朦胧的路上,奔跑去上班,吐槽着命运的不公。李商隐那首脍炙人口的情诗《无题》也是吐槽上班时间早:"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连空气都带着爱情的甜味,年轻的诗人刚刚与美丽的意中人相遇,可惜啊,衷肠还未诉完,相思还没道尽,酒正酣舞正兴时,我们的诗人却要赶在五更鼓响前去上班。还有上个月大火的《杭州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当场崩溃大哭……》视频,新闻中的小伙子每天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中,而这天,他女朋友忘了带钥匙,他还得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回去送!一面是工作,一面是生活,一面是事业,一面是爱情,哪头都重,哪头都惹不得。 小伙子疲于奔命,就逆行,就违章,崩溃大哭。原来,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文明发展程度如何,劳动者对于加班的感受却是相似的!
四月初网上热议的996现象,马爸爸说996制是福报,此言一出,语惊四座,遭网友们大批。虽然后来马爸爸接连解释澄清,但还是无法除去已埋在网友心里的梗。福报为福利之果报也,汉语词典解释是种下的善业种子因缘成熟后,现出好的善果。儒释道文化中,福报更多地让人行善的。比如儒家经典《周易》中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是一种福报。工作不是行善,工作是职业的总称,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给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而工作,努力用心去寻找一个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员工和企业本来就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经济交换关系,是平等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关系。每个人在生活中除了是员工,同时还是父母(孩子)、是丈夫或妻子等身份,996制度则挤占了他们除了工作之外时间,以至他们无法兼顾到对家庭的照顾和自身的学习,当然,如果996制度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这些被挤占的个人空间和时间,如经济报酬成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也许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对于一些人来说加班所带来的价值会比个人的空间和时间重要,就象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时候的父母身强力壮,自己也未成家,至少无需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他们会选择加班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工作经验。工作是责任,加班则是情怀,如果强制实行996制,则是站在规则的高度上把情怀变成了义务和责任,同时也违反了《劳动法》。也许大家更多反感的不是996,而是996工作制度下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说得简单点就是,公司的工资和工作成就感不够匹配员工的劳动,然而,作为企业领导要求员工讲情怀,讲福报,这不是典型的“想叫马儿跑却要马儿不吃草"吗,违背了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最近,人民日报还发表关于996的专题文章,崇尚奋斗但不等于强制996,这也符合当前职业人士的就业观。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奋斗总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话题。但是,企业主不应该仅仅因为员工不能坚持到996就把他们划分为“不奋斗”一类。对于绝大多数工人来说,加班加点的工作经历人人都有。然而,如果我们必须将这种工作状态正常化,我们首先应该问企业能给员工多少回报。 在这点上一直觉得我的领导就做得很好,在制度之外不缺温暖,在分寸之余不乏人情,所以一到项目要出报告时,根本不用要求,大家都会自觉加班,认真完成工作,虽然没有加班工资,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