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
记得去年十一月份,还没完全适应高三生活的我,面对没有提高的分数和学习效率,心理防线一度面临崩溃,鼓起勇气找了初中的良师益友聊了下。我说,不知道整天这样学有什么意思,奔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将来都不知道会怎样,过得好不好…他反问我,什么叫好?他还说,未来本来就是不确定的,难道有谁会知道明天他开不开心?我豁然开朗。
高三生活总是沉闷苦逼的,只有星期天的下午和每月一次月假休息,其余时间统统在学校度过,所以在三月份去体检时,全班坐一辆车,像小学生去郊游一样开心,像囚犯终于释放一样感到自由。体检完回到教室,是数学老师的课,看到我们这样兴奋,知道我们还没回神,便跟我们聊天。他说体检是我们的第一关,第二关便是高考,最后一关是填志愿。然后又跟我们扯了下他八十年代的高考。那时填志愿还有点远,那时我们还没有什么概念。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狂欢倒不至于,只是很久未见的闺蜜终于聚在了一起,过后便是等待分数。
分数出来后
在能查询分数的那天,班群在刷屏,好友在问候,全部人都在屏住呼吸等待结果。然后紧张的填报志愿工作开始了。
因为我是家中最大的,家里没有人能给我建议,老爸老妈都不懂这些,我只能找同学问,找老师问,找百度问。拿着两本像砖一样厚一样重的高考填报指南,一页一页地翻,一个一个来对比。我甚至迷茫不知选什么专业,不清楚录取的规则。晚上睡不着,怕自己选错学校和专业。
而在宿舍群里,很多人都发出自己的疑问,都羡慕考到高分的人,可是啊,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分数很尴尬,不知道怎么选学校,都在苦恼。各人各分各烦恼。
各自需要面对的问题
虽然和好友P的分数相差不大,但我们中间隔着八千人,我们笑说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一分一千人”。我们聊学校和专业,但我们始终没有说要去同一所学校,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世界不是你想就能的,很多因素我们无法决定和突破。
好友D考得不算好,在我拿着指导书去她家几个晚上之后,她告诉我,她决定复读。我问她你想好你要承受的压力了吗?她说知道。即使我内心一万个不愿意,可是我又能为她做什么?
与L同校的D以前和我们说过,L从没上线过。我们当时一笑而过,可是现在我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了。L没上线,她只能上专科学校或者去“社会大学”。在分数出来那天,我们四个人的群很安静,不敢问。她也沉寂了好久,也不回复我们的消息。更何况她家经济负担重,她很可能要去“社会大学”。
后来和L打电话,她说感觉我们的友谊要尽了。我说我们高中三年不同校都过来了,肯定不会有什么事的。她却说上大学后眼界会更高,交的朋友会更多,她怕……我也知道这是事实,却只能转移话题。
在分数没出来前,我们兴高采烈地讨论毕业游。分数出来后,我们一起沉默。现在,D要复读,八月开学,四人游变成了三人行。然后我们就约定明年我们四个再一起旅游。
填完志愿后的一天,我去了D家,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聊天。我一直打哈欠,可是就是聊不完。我们聊到大学,毕业游,复读,还有恋爱结婚。我们说着理想的结婚的年龄,谈着我们将会生的孩子。突然我们都怕了。我们想到结婚了四个一起聚的机会就少了,自由也没了。我感到前面一片茫然,充满未知,分着时间把我们拉去,推着我们去经历,去感受。
将来会怎么样,无人知晓。
现在,我们等着,等录取通知书,等时间,等欢聚。我们期望着,期望我们会被心仪的学校录取,期望我们相距不远,期望D会有奇迹,期望L有书读。
希望将来我们的距离不会太远,希望我们的心还是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