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子路有闻,未知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一听到好的观点和说法,就马上去做,并且在还没做好时,不愿再去听新的学问。(因为眼下的事情还没做好呢,再说就乱了)
当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后,如果立刻就能做到,那未必是一个多么高级的事情,高级的追求,往往是需要用一辈子慢慢琢磨,尝试,反复练习的,所以当我们听到某个道理或者方法很好的时候,则需要慢慢做,慢慢琢磨,慢慢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继续学习更好的道理和经验。一点点来,不要想着立竿见影,立地成佛。
中庸之道:要有自己独立而清醒的判断,要有耐心,同时还要有果敢将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圉,死后的 谥号叫文,为什么给他文这个字儿?”孔子说:“据我观察,孔圉的特点就是他本身天资聪慧,境界颇高,而且特别好学,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他甚至能够像比他身份低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的技术难度不高,但是在职场中,有多少领导能够放下身段,去向下属请教问题?绝大多数领导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假装自己所有的事儿都懂,尤其在下属面前,要保持全知全能的形象。
真正能做到不耻下问的,这个人内心是非常强大的。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符合君子的四种道德-为人端正,尊敬他人,造福百姓,用人符合道义。” 孔子对子产的高度评价,恭敬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