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经历很多,但留下体验的必定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其实就是构成我们记忆和构建当下生活的重要元素。
很多经历看似发生久远,影响却很悠长,或者说,这些事情恰恰是反映我们生活模式。从过去到现在,其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比起练习写字来,难度大得多。小学时候字体可能写得歪歪扭扭,有一天想改变就能快速练习好的多,可是生活模式改变真的很难。
之所以难,可以解释为惯性思维,或者感觉适应,当然经济学中还有路径依赖理论,其实都差不多。
作为希望改变自己的可操作性方式,就是保持觉察,或者给求助者提出问题,扩展其潜在意识的意识化。而这个方式最便捷是通过提问来完成,如:
在过去的生活中谁是你最敬重的人?
谁又是你最讨厌的人?
谁给了你的机会?
你最敬重的人是否就是给你机会的人?
你最讨厌的是否就是给你反省的人?
那么你又给了谁机会?
刚好到了教师节,就说说关于老师事情吧。
记得小学时候就读本村小学,唯一的公办老师带数学课。有一次数学老师通知我参加管理区的数学竞赛,虽然懵懂不懂事,也知道这是难得机会,后来也算拿到个名次,只是感觉这次机会对自己的影响没有太大,因为激起的学习劲头实在有限。
当然,作为正强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引起的内心小小得意还是有的,这就是不自觉的行为主义魅力。
初中时候两位老师影响很大,一位是数学老教师,也是我们附近村邻,与我兄长熟悉,课堂上喜欢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我也学会投其所好,记得代数换算章节,一道试题可以多个答案,不时提出新的解题方式,感觉颇好。这是激励的正强化作用,其实也说明了单纯的知识学习是相对容易的。
另一位则是语文老师,作为班主任希望培养一个积极班级氛围。记得经常晚自习时候喊着我们几个班委学生单独开会,有次他满怀希望的说,你们这几个人每人只要团结好几个同学,合起来就把全班同学团结带领好了。我听了汗颜,根本不知道团结的具体操作方式,只知道胡乱着玩,懵懂无知,心生惭愧。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说的很清楚了,可惜愚笨迟钝的学生根本不去思考,或者说不去考虑什么是思考。这说明运用知识不是容易的事情,对某些人来说,与人打交道远不如与知识打交道轻松。
而印象至深的是大学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导,有一位基础课老师说起写字来,她说练字其实很简单,以她自己为例就先后练习换过好几种字体,建议我们好好练字,因为字是门面。这真是亲老师肺腑之言,由于她亲自练习后知道可以做到,才会告诉我们去做。
自己能做到方教导告诉别人,这正是心理咨询方式运用有效与否的关键所在。
还有一位专业课老师,更是告诫我们工作后切勿眼高手低,要及时总结汇总工作经验,再简单工程都要作为大工程,就如同孩子学步,踏踏实实,而非不以为然。人家看不上的工作经验,在于人家早就驾轻就熟,而对于自己则是宝贵经历和经验。回想起来,可叹自己思维固化,接触实际工作后那种丝毫不懂的困窘,硬是没有激发或者想起老师的教导,守着工地几乎没有任何学习长进,还自命不凡的叹息人情冷暖,想来思维转念至关重要。
如果认为面对的是学习机会,任何困境都会是感恩的,否则再好环境都是堕落的借口。
也可见,依靠一句话,点亮心灯何其难也,这需要抱持脱去自我中心的觉察。李克富老师感恩老师教导的话,““心理健康就是有自知之明”。没想到,这样的认识竟30多年没变,只是现在我在讲课时会再补充一句:“缺乏自知之明就是心理不健康。””
觉察就是保持自知之明,深刻认知才有积极行动。
当抱怨生活时候,换个视角,从对立统一的另一面,恰恰正是需要感恩的。生活给了如此多的机会,只是习惯性眼光看不见罢了。事实上,只要不放弃努力,总会抓住其中一次,两次,慢慢次数多了,终会有所醒悟,这就是愚笨之人的“渐悟法则”。
当我们感恩生活回馈,感谢老师教诲,却还要想想,我们究竟又给了需要的人什么机会呢!
这才是值得思考的,毕竟人是社会动物,不劳而获自然不可取,按劳分配也太稀松自然,但是更高层次还要有付出,有分享,有奉献,有培养,提供给需要的人一个机会,这是回馈生活的最佳方式。
也许,少说几句话,多让人家尝试;少求全责备,多体谅对方立场;多鼓励肯定,及时正强化;有意识保持觉察,知道人人区别独特存在。把心理咨询理念有意识反刍,不失一个好方式。
因此,不仅仅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也要真实回答自己究竟为别人做了什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明白四达”)
作业:思考谁给过您机会?您给过谁机会?谁是您最敬重的老师?谁是您最讨厌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