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面就是指企业在跟被面试者约定面试之前,就已经决定面试不通过,用来刷业绩的面试。 对于已经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在后续面试中面试官都是心不在焉的情况,这种不属于KPI面。KPI面强调的是我压根就没打算录取你,后者则是我本来打算录取你,只是前面有一个清华的人通过了面试,所以企业现在不打算录取你了。
最近在吃饭的时候,问了自己的一面面试官,也是自己的主管,企业到底有kpi面吗?主管给我的回复是,没有kpi面。大家都很忙,一个小时的工资好多钱呢。 处理工作能学到知识,积累经验,干嘛要浪费这个时间去kpi面?如果一个面试官想借用面试去摸鱼,那这不是真正的kpi面,而是这个面试官个人有问题,把一场正常的求职面试变成了kpi面试。
那企业到底会不会存在KPI面呢? 我想了一下,应该存在一种情况,企业会进行KPI面试,那就是企业被迫不得不这样做。 之前听说过,政府会给大企业定下就业岗位名额2000个,强迫企业去招2000个员工。 如果企业只要1800人就能把工作做的很好,剩余的200人不应该再录取了,因为真正去录用这200人是要花钱的,是要有损失的。 人们思维可以高度发散,但是行为确实高度统一的,因为在脑袋里面想一想,这没什么成本,但是如果真采取了行动,那就要有巨大的成本了。
如果政府强迫企业招2000个人,那这种情况下,企业其实也不会KPI面,企业没有办法会真的招2000个人,但是企业会想办法开一些没什么大作用的岗位,同时企业会以最快的方式,优胜略汰淘汰掉200人,总之,企业会想办法让自己的钱不浪费,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定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是否符合经济规律。
于是我又向主管提出了“政府会给咱们公司制定必须要提供多少个岗位吗?” 主管给的回复是,政府没有规定,因为如果招一个人的一年的工资是30w,那企业实际的成本可能是50w,因为还要安排工位,电脑等等各种事宜。 这也再次印证了我逻辑思考。
我给主管说:“我们学校总有同学面试没有通过,就会吐槽面试官sb,面试官在kpi面。 我一般当面不说(因为改变别人想法很难),但是我心里想的是,其实是实力和功夫没到家”。 主管说:“这也是为啥你来咱们公司了,而其他人没有来咱们公司的原因”。
我微微一笑,心中微微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