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童年,它没有现在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应接不暇的车水马龙;有的是破晓的黎明、和煦的微风与落日的余晖。
在这个社交网络发达的社会,通讯的便捷挤压我的时间。每天忙忙碌碌,在回到床上的那一刻,发现一天未做什么便已然逝去。懊恼今天的庸庸碌碌,得到的是身心疲惫,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且这样追求的是什么。未来吗?
躺在床上,遥想当年,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身处幼年的我,每天最为富裕的是时间。
走在雨后泥泞的黄土路上,看着眼前杂乱无章的小脚丫印,自己也一步步的在上面点缀。看着黄土随着自己的步伐,印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脚印。
而时隔多年,今天的我还能赤脚体验脚踏黄土的厚实感?还能在这片土地留下我的脚印?
好吧,上面的东西写的不好。认真写一些吧。
儿时的玩乐稀缺,所以每个孩子都会聚集在一起玩闹,千篇一律的游戏总是会玩腻。所以每当有稀奇古怪的东西,总是会迎来众人的注目,包括大人。
记忆颇深的便是两种。其一,便是我们那边颇具特色的戏剧:莆仙戏。它是我幼时的福音,一年共举办两次,分别在农历五月与农历九月份。每次都是要唱一个礼拜。对于我来说,他们唱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爸妈会给零花钱。
每当有戏剧,小商贩纷纷聚集在戏台周围,都是针对小孩子玩乐吃喝的小物品。每当夜色降临,爸妈结束一天的农活与工作,便会带着我去。而每次爸妈都会打发我去别的地方玩耍,不让我干扰到他们对台上的人指指点点。我乐的自在,拿着爸妈递给我的零花钱,与小伙伴们一起聚集在小商贩前购买零食,当然糖果不可避免的,因为耐久有便宜,可以让自己的嘴巴停不下来。
随着现在的条件变好,如今风俗依旧,但是看的人逐渐稀少,台上依旧努力卖唱,只是台下却寥寥无几,有的是七老八十的奶奶带着三五岁的孙子在底下在台下怀念她们逝去的年代。
还有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且让我难以忘记的事,那就是买假药。
他们总是千里迢迢的来到我们村里,然后表演节目,就是耍杂技。每当他们来时,总会敲锣打鼓的去宣传他们几点几分在哪里表演。
表演的过程中,总是会推销他们的保健品,吃了能消除疲劳,吃了能变大力士,吃了能解除身体的暗病等等,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一些的营销让人信服,于是每次都会有很多人买,包括我爸妈。
在当时,由于娱乐节目缺乏,每个人最富裕的便就是时间。于是,一听到有节目,村里人都忙不迭地的去围观。其中就有一个矮矮个头的我。
每次我都能挤到最前排,也最喜欢看他们变魔术。早期的魔术没有如今的千变万化,给人感觉乱花渐欲迷人眼。都是扎实的基础魔术,但是在那时却是难得一见。
如此说,小碗扣球。先在桌上铺一层红布。两只吃饭的小碗,就地取材,再加上四个圆溜溜的大红球(那种有弹性的),就这三个简单的道具,就会让人目瞪口呆。
分别把四个红色的小球搁置在两个碗中,随着魔术师的神奇之手,让我们难以猜测小球在哪里。当我认为它们都在同一个碗里,它们偏偏没有,看着魔术师用筷子敲着碗,往旁边一指,小球就跑到对面碗里去;轻轻的在对面碗吹一口气,小球就跑到另一个碗里。当我认为小球都会在桌上的时候,他就把它们变没。魔术师就像神仙一样,说它有就有,说它没有就没有。每个人都看着膛目结舌,不由的鼓掌喊好。
当然,我记忆尤深的是我爸妈的解说。他们说:你不要挤的太近,小心魔术师把大红球变到你身体里去。
然后我就莫名的恐惧,想想自己肚子里面有个小球球,多么可怕。又忍不住想看的冲动,于是我只好抱着妈妈的大腿,肚子顶在妈妈的小腿,认为这样就跑不进去,又可以大饱眼福。说起这个,我就想到当初爸妈跟我说,不能指月亮,不然的话,耳朵就会被割出伤口来。当然,我有一次指了月亮,而后匆匆忙忙的躲在被窝里,以为这样月亮看不到我,就割不着我,想想就感觉有种掩耳盗铃。
记忆总是怀念,那时虽然没有如今这么多的电子设备。但是每一件都会铭记在心,如今的小孩看似过的有滋有味,但是他们长大后,能有多少童年的回忆,想来皆是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