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冲突源自边界不清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先生刚刚回到老家,就碰到了邻居家婆婆和媳妇吵架。为嘛呢?婆婆感觉家里收拾不干净,在门口喊自己儿子,让儿子打扫卫生。儿子认为不需要打扫,带自己的孩子出去玩去了。婆婆很生气,开始对儿子实行骂街。儿媳妇听到不干了,觉得婆婆骂丈夫就是骂自己,然后和婆婆开始了一场年末对骂。结果事情闹大了,整条街的人都知道他们家又吵架了。
因为打扫卫生不干净就会引起这么大的冲突?肯定不会,更深的根源在于这个婆婆把自己的棺材本添给了闺女做生意,闺女还给做赔了,结果儿子儿媳不开心,感觉婆婆拿走了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儿子儿媳会感觉婆婆拿走的是自己的东西呢?这和这个家庭的边界不清有很大关系。婆婆认为儿子是自己生的,属于自己,自己可以喊,可以骂!儿子内心感觉,自己是儿子,父母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留下的房子,财产都应该属于自己,可是现在都给了自己的妹妹,拿不回来,内心有气,自然不会顺着自己母亲的要求去做。儿媳感觉丈夫是自己,你骂我的丈夫就是对我不满意,然后就开始竖起了攻击的大旗。一场家庭混战就开始了。这三个人都侵占了别人的边界而不自知。
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会跟孩子说:“你是我生的,你是我的!”这浓浓的占有之意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深深的印在了孩子的脑海中,当父母年老,孩子成年之后,孩子会感觉父母是我的,父母的一切也都是我的,要父母的任何东西都是应该的,既然你们都是我的,你们就没有权利去为自己的事情做主。
孙老先生70岁了,找了个50多岁的老太太希望结婚,可是儿女强烈反对。小有成就的孙老先生净身出户,房子过户给了孙女,只是带着自己仅有的退休金和自己相爱的人结婚了。可是女儿不满意了。你的房子你给了孙女,那给外孙女什么?你的退休金都给了那个女人,你给我什么?为此女儿和孙老先生断绝了父女关系,十多年不和自己的爸爸来往。也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去看望外公!
当边界不清的时候,一些人会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利,从代替别人说话到代替别人做决定,不但对自己的亲人如此,对别人也会容易没有边界,不把自己当外人的。
小雪去同事大风家吃饭,同坐的都是同事,大风突然对小雪说了一句:“把衣服脱了!”弄的大家一愣,事后大家都拿小雪开玩笑,还有人把这件事发到了朋友圈,小雪丈夫对小雪又是冷战又是审问,小雪更是又气又急。大风其实只是感觉小雪穿着白色的外套吃饭容易曾脏,但是不懂得边界的一句话,却给小雪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2、我们为什么没有边界?
和边界相对于的是主权,我们之所以没有边界和自己没有主权意识有很大关系。大家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孔融选择了让梨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就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分享。这种强迫分享让孩子不知道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有保护之责,他们会想我的父母,我的占有者都让我给别人,那么只能说明我没有所有权。父母侵占了孩子的边界,强迫孩子分享,导致了孩子对自我没有边界,没有边界就没有主权意识,当然被人侵犯的时候他不但不知道反抗,反而会认为是应该的。
我认识一个姑娘,从毕业之后所有的银行卡,包括自己的工资卡,医保卡,福利卡都给父母。她自己想买一件新衣服都要和父母商量。父母不让买就不买,姑娘都快30岁了,还不懂的理财为何物,因为她的存款都在父母那里,她的父母更不懂的提前为自己的独女谋划。当她想要跟随同事一起买个基金的时候,父母强烈反对,反而骂她不孝。姑娘悲伤的都要抑郁了,因为她感觉父母说的都对,自己确实不应该找父母要工资卡和问工资卡里现在有多少钱。
父母对孩子没有边界意识,认为孩子的命都是自己给的,自己养了他,自己就是他的神,结果无休止的对孩子干涉,从孩子学走路,到孩子的兴趣班,从孩子上什么大学,到找什么工作,一路的安排下来,孩子得到一个认识,学习是为父母学的,工作是为父母做的。面对父母费劲巴拉的为自己折腾到的工作不认真,甚至时刻想着辞职回家啃老,或者离家出走。
当孩子越大,父母会感觉自己的孩子越叛逆,然后孩子变成了大人便有了忤逆这个词的出现。这两个词都说明父母想控制孩子,他们只有在控制孩子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和安全感。结果在这样条件下的孩子,自然就习得了父母侵占别人的无边界行为和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的方法。当父母年老的时候,碰到的自然是被子女反控制。
说到控制不得不说说安全感,很多人想要控制别人其实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也是因为父母自身没有安全感所有才想控制子女,犹如我认识的那个姑娘,她父母都是自卑,安全感不足的人,所有面对女儿,他们想他们控制了金钱,控制了女儿的所有社交,自己就安全了。
那里有控制,那里就有叛逆,那里就有争吵,那里就有恶劣的关系,只有清楚的边界,才能让关系更亲密。我们可以通过1、不伤害他人2、不伤害自己3、不伤害环境,这三个原则来制定自己的心里边界,让自己和别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