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你会活到多大年纪,研究的结论:如果你现在20岁的话,那么你50%的可能性会超过100岁。现在的小孩,他们基本上都会超过100岁。如果你今年40岁的话,那么50%以上的概率,你可能会超过95岁。假如你今年60岁,那么50%以上的概率你会超过90岁。
一看,我会活到100岁。这也太长了吧,要活这么久,心情好复杂。有庆幸也有担忧。
突然,我完全不再因为自己30岁觉得年过半百,而需要做好迎接更年期来临的准备。看看自己身上的肉质,看看这体型,完全是女人生活的开端而已,后面浩浩荡荡,五彩缤纷的人和事还在排队,开始准备和我say hello。
当我们的寿命变得越来越长以后,离婚的风险将变得越来越大,过去我们到了四五十岁,觉得另一半怎么那么讨厌。可你会想想看,离婚损失一半的财产,然后给家里边造成大动荡,还要吵架,头疼,再熬个十年死了也就过了。你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多时间需要熬,很容易就熬下去了。但现在一想还有70年,天吶,所以你会斩钉截铁要离婚,且再离婚是件常事。
未来结婚最多的人群,不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是55岁以上的人口。55岁以上的人口去婚姻登记处登记的可能性高得多,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也忍受不了长期的孤独和寂寞。还有就是结婚能够省很多钱。从经济学上你算这个账,一个老人家养活房租,还房贷,然后再生火做饭,燃气费,太贵了,两个人分担一下,互相给对方当保姆会更好。慢慢地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还会结婚,大家身体越来越好,且都是忘年交,很有可能我以后的男人会比我大20岁。
再婚的社会歧视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大家觉得这事很包容。因为大家都要活那么长时间,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不再那么依赖,孩子面对的是继父继母,还有可能会面对继祖父和继祖母。两头的老人家,都是离过婚的在一块儿,家庭关系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一个年轻人上面所面临的亲戚,变得越来越交叠。很多各种关系的人生活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不再亲密的大家庭。反而另一半和独立自主才是生活的中心。
另外智慧城市效应也帮我暂且确认了一点,未来的城市都是围绕着智慧在构建。也就是说北京之所以有活力,是因为北京有中关村科技园,北京有北大、有清华,那旧金山之所以繁华,是因为旧金山有硅谷,伦敦有伦敦的学校,上海有复旦大学、有交通大学。所以大量的城市都将围绕着智慧,围绕着提供智慧的源泉,然后不断地扩张。所有的人只有聚集在一起,才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的涌动。
智慧城市效应将会使得我们整个地球上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大城市展开,一大堆的城市集群集合在一起,城市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大量的年轻人涌入城市的核心,而不是住在郊外。今后在CBD这样的地方,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东西是自行车。大家宁愿租一个小小的房子,租一个既可以工作也可以住宿的这么一个地方,提高效率,一起创业,这是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的就业的状况。
所以,包括我在内,都不用再思考要回老家的事。
当然,不管活60岁还是100岁,不管人工智能要带来什么,取代我的什么,增长知识和保持健康这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事,也是不需要经济成本的事,也是我做得到的事,并作为无形资产,最后争取成为一个独立生产者。这是我毋庸置疑的生活方向和形态。
总之,长寿还是一份礼物,并非诅咒,尤其是如果你脑袋里有足够多的知识且能运作,你会舍不得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