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某处看到过,最能对人产生影响的,不是宏观的统计数据,而是具体的个别例子。
例如在做慈善的过程中,往往人们对大批量的贫困视而不见,却容易对个体的贫困产生回应。
在演讲的艺术里也看到了这种情况,这是不是跟人的大脑有关系呢?人为什么更愿意相信具体事例,而不是统计数据?
在程序的内存算法中,也是按照最近原则,而不是统计原则进行预先读取。
这可能跟人的想象力有关系。人的想象力难以延伸到很深的地方。而通过具体例子的说明,人的想象力就可以触及到很深的地方。
具体例子让你的感官开始运作。而统计数据则牺牲了很多细节。虽然得以保留的这些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但缺少细节让它显得不太真实,而且难以掌握。
更容易被想象真实场景的,大脑认为它更真实。而统计数据更难以打动人的感情,因为我们见惯了这样的数据。
并且由于心理学上的责任分摊效应,我们很难感觉到自己有责任去帮助别人。即使想要帮助,也可能会觉得自己力有不逮。而具体的个别情况,则让人觉得力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