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一般指容貌美丽、相貌出挑养眼的人。多指女子。亦指相貌俊逸,才德出众的男子。古代“美人”二字也喻君上、品德美好的人。
下面要说到的就是一个特殊的“美人”。
在四川师大培训,晚上几个朋友相约来到学校旁边的一个面馆,各自要了一碗自己喜欢的面,一边等面,一边谈笑风生。
正当我们拿起筷子准备吃的时候,蓦然抬头,发现在面馆的柜台前的一角,有一位老人,约七十到八十岁光景,在全神贯注地读书。书,大约有一寸许厚。
我小声提醒几位朋友,让他们瞧过去。都感叹说真是榜样啊!
那么大年纪了,饭店那么吵闹,老人居然静静地在一个角落,安闲地读书!不由不让人肃然起敬!
我和同伴在惊诧和错愕之余,猛地意识到得把这珍贵的镜头,这么有教育意义的励志镜头摄下来。
然而遗憾的是,当我们拿起手机拍照之际,老人抬起头来,翻书页。我们几个的窃窃私语,又用手机对着他的举动,让他注意到了,他居然把书页折了角,合上书,起来向后厨走去。我很感遗憾没有能够拍到他埋首专注读书的镜头。
或许是他读累了;或许是我们的注意和拍照使他不想再读下去了;或许是,他想调节一下,起来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我们就问店里的服务员(疑似家族小店),这老人是您自己家里人?回答是,九十一岁了。还说,有些书上字很小,连她们年轻人都看不清,老人都能看清。
我们听了,差点把眼镜跌到碗里。
我不由感叹,常常以为自己很好学,今天与鲐背有一的老人一比,大大地相形见绌!
不过,比不上老人好学,我倒不怎么汗颜;正像有个同伴说的那样,要见贤思齐,以后多努力读书就是了。
今日所见,引起我深思的问题是——读书的魅力。读书是不是利于长寿健康?读书是不是可以使人看起来更年轻?
读书,有那么大的魅力吗?让一个老人,让一个九十多岁的高龄老人,还坚持手不释卷?
长期坚持读书,是不是能令人更健康,是不是能让人看起来更年轻?
老人,九十多岁的老人,没戴眼镜,聚精会神地读书!在不知道他真实年龄的情况下,你无论如何不会相信他已经九十一岁了!你不会想到他有那么老!现在看来他至少年轻十岁,或者更多!
名人中有季羡老,活了九十多岁,一生都在读书、写作。
杨绛,活了一百多岁,漫长的人生,也都在读书、写作。
周有光,活了一百一十多岁,他和杨绛先生都是过了百岁还在读书、写作,出书。
她们都长寿且健康,生前身体一直都相当健朗。读书应该利于健康;身体健康,自然会显得年轻些。
那么读书,为什么利于健康呢?
我想,决定健康的重要的因素是心灵的的健康、宁静和快乐!
而读书恰恰就能够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读书,能够使人静下来,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品味;从而忘我,忘却烦恼,忘却世俗功利;变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气质从而也变得:男士沉静而儒雅,女士娴静而贤淑。
读书,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能够使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知我所不曾知,见我所不曾见。看到会心处,不觉莞尔,不觉嫣然,不禁拍案,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岂不快哉!
这大概就是读书的魅力,书香的诱人之处!
我是多么地羡慕这位老人啊,九十多岁了,还日日手不释卷地读书!想必老人九十多年的岁月里,从书中汲取了无限的营养和乐趣,才使得他过了鲐背之年,依然放不下手中的卷帙,依然舍不得嗅了一辈子的氤氲书香!
祝愿老人继续读下去,读到期颐之年,读到读到茶寿,读到古稀双庆,读到……
老年的爱国诗人陆放翁,“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令人羡慕、钦佩、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