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直有小伙伴呼吁,让我写写我的爱情故事,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我确实不太想写,因为没什么价值,毕竟每个人的生活背景都不尽相同,所以我的经历对于大家并没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但是我希望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无病呻吟或者单纯蹭蹭热点涨涨粉丝,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的是我的每篇文章能从不同的角度给我的读者带来干货知识或者思想启发,所以这篇文章我打算说说“择偶观”这个话题。
60、70年代的爱情还是比较淳朴的,基本上在一起了就是一辈子,那个年代的信息不流通,造成男女对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圈子小了,诱惑就少了,所以那个年代始终能够保持着淳朴,男务农打工,女相夫教子。
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好了,圈子大了,诱惑也多了,对人性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出轨率离婚率越来越高。
而这个时代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互联网的存在给了女性更多的机会,放大了女性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她时代”已经到来。
处于这个时代的新兴女性,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经满足不了她们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倾向于实现自我价值。对爱情的要求更加纯粹。
“钱我会挣,饭我会做,我不要求你给我买车买房,这些我自己努力一样能得到,我要的是我们思想上的同频,灵魂上的互补。”
“我想要的是一个能和我并肩作战的另一半或是能在我迷茫给我启发引领我往前走的男人,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
这些观点被“她”时代的新白富美所推崇,这些新白富美或是依靠自己的实力从基层员工一路升至高管,或是创业成功坐拥财富,她们有着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结婚生子对她们来说不再是标配,而是看心情,若是没有灵魂伴侣宁可单身。
相对的,也有一部分女生,她们从事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进可朝九晚五退可守家顾子。她们一般对事业没有太多追求,更向往回归家庭,为家庭做贡献,这部分女性,我且称为经济型女性。
我不对任何一种女性有偏见,选择本就是一件好坏参半的事,新“白富美”或者在成为新白富美路上的女性们多数是把自己当男人使(绝大部分比男人还刚),她们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甚至财富自由,给予了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但是承受的压力和孤独感却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经济型女性似乎没有太多烦恼和压力,只要尽好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经济问题什么的似乎并不用她们操心,但是大部分却面临着和社会脱轨的风险。择偶观于她们而言可能更多的是生活观,中间夹杂着太多的住房、养老、生育等等的现实因素,爱情因素成了第二因素。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无论是新白富美还是经济型女性,赚钱、变美、撩汉已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三大刚需,正如同往日里妻子们担心丈夫出轨的戏码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没有安全感。
即便如今还有很多经济型女性在为家事所累,坚强的她们也会受到身边的新白富美们的影响,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向新白富美们靠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