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教育部党组确保疫情防控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部署开展2020年大赛工作。
本届大赛主题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礼赞伟大时代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通过“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印记中国”学生篆刻大赛四项分赛事传承优秀文化、抒发家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大赛自2020年5月正式启动,于10月份完成四项分赛事的初赛、复赛和决赛等各项工作。其中诵读大赛初赛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组织,组织方式由各省份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讲解大赛、书写大赛、篆刻大赛初赛不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一组织,由参赛者直接登录大赛网站,自行报名参赛
大赛主要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开展,为广大师生群众在居家工作学习和陆续复工复学之余提供展示平台。赛事信息发布、作品上传、线上评审等主要环节均通过大赛网站(网址:www.jingdiansxj.cn)进行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信文化的自觉和自信,用心改变世界,用文化疏通航道!
4月2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调研检查北京市2020年春季学期初高三年级开学工作。陈宝生一行深入学校教学楼、食堂、体育馆、操场、临时观察点,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安排、教学区防疫、就餐管理、学生午检、防疫准备及应急预案等情况,与返校教师交流,观摩线上教学情况,并听取了北京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初高三年级试开学、中小学线上教学、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有关工作介绍。
陈宝生强调,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形势下,我国有序复学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标志。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学校复学全过程作了周密安排。
陈宝生指出,疫情发生以来,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我们做出了延期开学的决定,实现了覆盖全国两亿多青少年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通过疫情期间这场史无前例、事无前例的线上教学,积累经验、掌握规律、渐入佳境,持续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精准衔接,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的对口帮扶和心理关爱。
线上线下相结合,未来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未来也是一个事实时代,本源时代,教育回归本源,工作回归本源,立德树人的根本,老师的使命就是将学生教到教不下去,学生的使命就是让将老师完全吸收,将老师的文化知识体系化为自己的体系,这就是主动积极的作用!
17年前,非典暴发,七千多名建设者火速集聚小汤山,历时7天7夜,占地面积60亩,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可容纳床位1000张的小汤山医院如期建成;
17年后,华夏大地,病毒再次肆虐。一声令下,数万名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与时间赛跑,同死神竞速。仅仅10天左右,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两座“大山”拔地而起,再次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奇迹背后,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是一位位建设者们的夜以继日,无怨无悔。
平凡英雄,无限荣光。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来自中建铁投华东公司几位雷神山归来的建设者们,他们,有话想对青年说……
1.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只有国家安、社会安,我们的小家才能安,只有国家好了,我们社会、个人才会好”,魏龙说,“作为个人,我们更应该珍惜岗位,热爱祖国,努力奋斗,与企业、国家同舟共济,以小我服务大我,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奋斗的青春最美好,戈师傅说,光荣不只属于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扎实练好基本功,在平凡岗位上也能闪光。
而对于戈师傅自己来说,心中那股热情依旧闪耀,“别说50岁,就算是60岁、70岁、80岁,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依然会挺身而出。”
3.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传承五四精神,发扬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精神,需要当代青年更加明白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在投身建设和保护国家中实现青年自身的独特价值。”周联说道
请前辈们放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现代青年,我们理应传接好这份接力棒,全力以赴地在下一个赛道跑出精神文化的风采,青年,国家之重担挑者,非安图享乐之辈,民族复兴的道路需要我们,未来需要我们!
云端”会议,远程办公,智能施工,直播卖货,机器人配送……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片段,而是当下中国经济的剪影,是网友口中“辛勤耕‘云’”“努力种‘数’”的智慧春天。
将疫情防控作为“试金石”,新经济让科技抗疫如虎添翼。有的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在20秒内对疑似病例的CT影像进行判读,准确率高达96%;有的算法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时间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提速120倍;医疗服务机器人、无人防疫车等5G智能设备,服务全国数千家医疗机构;健康码集纳各类数据,直观显示亿万人的旅行轨迹和人员接触情况……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疫情防控“耳聪目明”,而疫情防控客观上创造了新技术更多元、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将复工复产作为“大舞台”,新经济让堵点难点迎刃而解。居家办公、“云端”会议,移动产品助力“停班不停工”;智能工厂、云监工,智能制造支撑“人休机不休”;无人配送、非接触采购,互联网平台满足“宅生活”;订单共享、非接触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承接企业需求,赋能全国多地企业复产复工……以高效、便捷、共享为特点的新经济,不仅“四两拨千斤”助力复工复产,更为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添薪加柴”,彰显了中国产业体系的完备度、适应性与创造力,使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事实上,新经济不仅为应对疫情冲击提供支撑,更能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挥引领作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其意义不仅在于自身从无到有的创新,更在于它们对其他领域的渗透性和溢出效应,能够对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牵引作用,促进更多从有到优的升级。政府部门要通过深化改革措施,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加速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大融合”,构建产业链协同复工的“高速路”,为新技术、新业态的勃兴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企业要主动克服“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的问题,积极拥抱变化、主动推动创新。唯有咬定“创新”不放松,坚持“升级”不泄劲,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狂风骤雨中站稳脚跟、向上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经受住疫情考验的我们,更应学会危中求机、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努力让新经济壮大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动力源。
除了“辛勤耕‘云’”“努力种‘数’“,我认为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积极树人,云数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耕种之余还需树人,人是万物命名的开始,也可谓说是万物的”起源“,只有积极树人,本源才能生生不息,未来才会绵延不绝,探索文化本源也将是每一名中国学子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