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
- 童年是一开始就有的吗?
- 童年为什么会产生
- 童年为什么在消失
童年是一开始就有的吗?
并不是~ 在古罗马时期,人们之间通过口语进行交流,孩子沉浸在那样的环境里面,与成人分享同样的文化,成人之间行为处事是毫不避讳孩子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十一二岁的孩子就可以认为是成人了。
因为文化是通过口语来传播,而口语没有办法对孩子屏蔽一些关于“羞耻”的东西,所以孩子可以说是没有"羞耻心"的。
童年为什么会产生
直到后来印刷术的发明,人们发现自己的思想可以通过印刷成册子流传下来。而印刷术的产生,造成了对阅读的需求。而孩子是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与成人之间产生了一道文化鸿沟。在被教育之前,孩子读不懂书里面的字。
成人们通过印刷术从而对孩子屏蔽了一些成人世界的秘密。孩子需要被教育、被传授识字的本领,才能通往成人世界。
慢慢地,大家发现把孩子的幼年时段,集中起来教育,有很好的效果。后来才有了对教育的研究,仔细地划分某个年龄阶段应该怎样更好地教育孩子。
这才产生了童年的概念。
童年的消逝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电视的出现,模糊了成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原先成人世界的秘密,被电视机24小时的无差别地对方传送,孩子接触到了那些本来对他们隐藏的东西,比如说成人世界的暴力、自私、冷漠……
孩子接触了成人世界的秘密,但是孩子没有较好地应对的方式。按照本书作者的观点,作者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从电视出现之后,儿童犯罪率飙升,儿童暴力行为也增多,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人数也增多……
作者认为,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
这本书的作者是2003年逝世的,这本书最初是1982年出版的。到今天为止,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有利有弊,孩子的童年确实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机制来保护孩子,特别是免于网络暴力的侵蚀。
话又说回来,很多人对”童年“有着矛盾的想法。
我猜想,很多父母结婚之前或者刚怀孕的时候,都信誓旦旦地说,要会给孩子很多压力,不会给孩子报很多班,让孩子有快乐地童年。
可是,如果童年只有吃、喝、玩、乐、睡,这样听凭孩子的本性,如果最后适得其反,那么仔细想想,还不如给孩子多报几个班呢!
不给孩子报班的话,父母又会很焦虑。毕竟现在的事实就是,社会竞争很激烈。即使你不想给孩子压力,可是整个社会环境逼得你这样,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就是这样,你也毫无办法。
在这里,我也不想说谁对谁错,毕竟孩子是最重要的,耽误了啥也不能耽误孩子!
我还没有孩子,也无法体验作为父母的焦虑。正如这本书里面所提到的,童年之所以宝贵,就在于孩子的天真无邪、孩子的可塑性、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时候,要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