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到第五章老农民贺献林局长。称之为“神”。李老师这样描述:一个文质彬彬的学者型专家,竟然有如此之吃苦耐劳的精神。单从这一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国之希望所在。
李老师在文中写道,54岁的贺局长,在一天中午1点最热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就马不停蹄赶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爬到山上去,又热又饿,顾不上歇口气,一口气就爬上山。
贺局长看到柴胡不停的拍照,从下往上拍,同行的科长从上往下拍,热汗水流——两个人地痴迷的承度简直无以言表。——为了王金庄,为了文化,为了王金庄的父老乡亲,更为了王金庄申办世界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王金庄。贺局长他们做出了不为人知的艰苦卓绝努力。
李老师笔下贺献林局长的事迹,让我想起了那个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乡副镇,年仅三十四岁就永远离开我们的王副镇长王万春。
六年前,大学生王万春作为一个市里下派的干部,大学刚一毕业就分到了我们的乡镇工作。小伙子戴了副眼镜,中等个头,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修剪得整齐干净。他长得眉目清秀,像是山水画中走出的诗人,眼神中却透着明亮与果敢。他精力充沛,仿佛每天都有饱满的热情,身体仿佛一部高效能的机器,运转不息,从不知疲倦,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和生机。见人满脸笑意,任谁见他都如沐春风。
王万春分到乡里一个很各项工作都很落后的村里,买了一辆没有脚蹬,没有铃铛,没有泥瓦的“三无”自行车。每天风风火火的骑着自行车下村主持村里工作。在乡里签了到后,骑自行车十几里路,到了村里那些村干部还一个还没到。他就早早的一个人下了组开始了工作。
那一年,村里开始收缴农村养老保险费。18岁以上到60岁以下的农民每人每年交250、07元。他们家里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交上3760、5元,每个月就可以领取100多元的养老金。——这就是梦寐以求的农民领工资。
那时候这个政策颠覆了农民的认知,他们根本都不理解。以为会是“骗局”。王万春带领村干部,冒着40多度的高温,走乡串户前往每一个家庭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值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王万春趁早起凉快来到村里,中午也从不午休,只想趁村民趁干农活儿回来的,家里有人的时候,挨家挨户做工作。他的足迹踏遍全村20多个组的几千户人家。后来,王万春干脆搬到村里居住。一张席子和一张毛毯成了他全部家当。吃住就在村里,天气太热,蚊子一打一大把,他根本睡不着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个小伙子整整瘦了8斤。
王万春是个农村娃,深知农民之苦,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他甚至用他微薄的工资为那些有心无力缴纳3760、50元的村民,整整垫付了五个人的费用。只等村民办好手续领到工资,一年一年的返还给他,整整还了将近四年。
王万春对工作也是极其认真的,别人不愿意去的老远村,钉子村,王万春自告奋勇。自己刚刚参加工作,又年轻力壮,多为老同志分担一下,并找机会向老同志学习。他每天都奔走在自己联系的村子的路上,帮村里解决实际问题。带头和村干部走乡串户,深入农户家里嘘寒问暖。一个村子里的二十一个小组,二千八百多人,每个农户家住哪里,有几口人,家里的情况他了如指掌,乱熟于心。谈起工作头头是道,总能带着一个落后村,最早最好完成各项任务。一度,王万春还是各村支书眼里的“红人”,那些村支书们个个打报告,请求乡党委书记把王万春放在自己村里。还说,工作拖了乡里后腿不是因为没竭尽全力,而是因为没有一个叫“王万春”的住村干部。
可是,王万春没有过完住村第六年的冬天。由于雨天路滑,烟雨蒙蒙,王万春在骑自行车前往村里工作的路上遭遇车祸,当场去世,年仅34岁。——家里还有年近七旬父母和三岁女儿。
送别王万春那天,天下起鹅毛般的大雪,大地呜咽。他所在的村的老百姓冒着严寒自发的前来给他送葬。雪地里,人们默默的走着。只有脚步声和北风呼啸。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哀悼这逝去的年轻的生命,所有人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不舍。王万春父母和年轻妻子的哭声撕心裂肺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多少人为了信仰,为了成就大业而牺牲。当然也有人问这样的牺牲是否有意义,但我也认为牺牲是具有意义的,因为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幸福的源泉在哪里?也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我想说的是:幸福源自我们的内心,有信仰的人生更幸福。大文豪雨果曾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站在这里,回顾中国共产党94年的光辉历程。9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那么地短暂,94年,在中国的革命史里却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往事,无数革命先辈,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虽然工作很枯燥,很琐碎,很忙碌,很平凡。但正是这每一个平凡人的伟大付出,才搭起中国梦的宏大舞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这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是一段写在我们日记扉页的座右铭,更是一段刻在每个共产党员心中的座右铭。时代给了我们机遇,梦想给了我们激情,我们可以平凡,但我们绝不能平庸,我们可以享受生活,但我们绝不能失去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注定只能是一条随波逐流的小船,永远无法抵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在贺献林局长和王万春乡长这群人身上,真切地看到“国之希望”所在。恰恰是这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国之脊梁,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希望。担起时代重任,创造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