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周四晚上,心灵家园的伙伴如约相聚线上读书会。在这里,我们一起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碰撞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我们播种下“智慧的种子”,等待收获满满的幸福,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真诚的分享阅读体验,每一位聆听者都认真的思考一字一句,读一书,增一智,我们集体拥抱着,向前走。
今晚分享《生命的重建》第十章:人际关系。由白老师主持并展开分享会。白老师用“爱”的篇章展开,五月份是个爱的季节,月初的“母亲节”,鲜花朵朵,绽放的爱,围绕着每一位妈妈,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洋溢在每个时空;月仲的“520、我爱你!”又让我们表达和传递着彼此的情意,爱要大声地说出来;“525,我爱我”又让我们反思我们爱自己了吗?爱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是成功和幸福的法规。今天恰巧学习“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理解和爱,只有爱在彼此流动,才能关系融洽和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明明需要爱,却由于方式方法不对,伤害了对方,让关系越来越糟糕,究竟怎样建立和谐的关系呢?
正如书中所言:改变我们自己,这是改变他人的唯一方法。改变你的模式,你会发现,别人也不一样了。嘉宾老师分别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首先是美贤老师用一个案例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一对夫妻俩结婚十年,有一个孩子,孩子十岁左右,妻子在与丈夫结婚时就承诺:以后一定戒烟戒酒。结果结婚后,丈夫一如既往地抽烟喝酒,甚至更加猖獗,妻子心灰意冷,与孩子一起“帮助老公”戒掉烟酒,可是,无论妻子和孩子怎么努力去帮忙,丈夫也没有戒掉,就这样,妻子决定提出“离婚”,理由是丈夫不听话,不应该抽烟喝酒。老师用“头脑风暴”的游戏,让大家分析辩论,这个小家庭到底谁该改变?接着老师结合咨询师的建议,指出妻子已经执着于改变丈夫十年,最后也没有效果,那么,与其改变别人这么难,何不放下“理所应当”的道理,改变自己,与其妻子用这种捆绑的“爱”,却做着“错误”的事,不如接纳丈夫,觉察丈夫烟酒背后的需求,最终的解决方法,一定是妻子改变了,老公自然也会改变。
老师又与我们一起分享人际关系中两个重要的法则:一是“刺猬法则”,二是“投射效应”,所谓的“刺猬法则”,即是心理学的“边界”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私人空间”,如果这个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会恼怒起来,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把握适当的交往距离,就像刺猬互相取暖那样,既互相关心,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了解了这个法则,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就能够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
所谓“投射效应”,即在人际交往中,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总会不由自主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既然我们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例如,贪婪的人,总是认为别人也都嗜钱如命;自己经常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觉得自己很出色。“投射效应”的表现除了将自己的情况投射到别人身上,还有另一种表现—感情投射。即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所以,知道了投射效应对我们产生的影响—知觉的失真,我们就要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受到这种效应的不良影响。首先,我们要客观的认清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不断完善自己,不能总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其次,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差异,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认识别人。最后,为了避免投射效应,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能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就能与他人进行良好地交流和沟通,也更容易达成谅解和共识。
第二位分享老师是新春,她柔声细语,娓娓娓道来,她的声音本身带着一种疗愈功能,听来让人酣畅淋漓。她从“信念”入手,只要我们种下“我所有的关系都是和谐的”种子,就会创造和发展这种和谐的关系。她从阿德勒心理学分享了关系中“课题分离”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因为我们与最亲密的关系存在着纠缠不清,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分离。正如她用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了关系的不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一根绳,而我们与自己的亲人是一把锁。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可是长期的纠缠不清,会让我们无助难受,想要脱离又觉内疚。她还为我们讲诉了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分离?是因为我们甩锅给父母,不想承担责任,亦或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如何有弹性的守好“边界”,选择分离的权利和意识呢?具体分三步骤:
第一步计划,在沟通之前弄清楚对这件事的态度和想法。
第二步,表达,用“我”开头而不是“你”。
第三步:回应,客观中立的表达想法和感受
播下爱,传递爱,感受爱,每次读书分享都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收获满满地离开,因为在“心灵家园”的每一位伙伴内心深处,都埋藏着无尽的爱的甘泉,它充满我们的心扉,身体以及思想,生命。让这颗美好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