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的本质是交易,有交易,才会有支付。传统的支付方式被在线支付不断蚕食,衍生出万亿新市场。在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下,在线支付的寡头出现指日可待。
读过去,看未来。从中国在线支付发展的轨迹中,我们期待未来。
财付通(TenPay)的“原罪”
2004年年底,马云将支付业务从淘宝分拆出去,独立为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随后支付宝开启了中国市场在线支付方式,也开启了小马哥长期失眠模式。彼时腾讯帝国的全年收入是14亿人民币,80%的收入是来自给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代收话费和QQ游戏,网络广告业务只占8%。不缺钱,但是在电商领域却一直默默无闻。面对在线支付万亿大市场,小马哥选择了跟随战略,真正意义上的跟随。阿里的支付宝叫Alipay,那么腾讯的财付通就叫Tenpay吧,看起来也非常的对称。
财付通就这样诞生于整个腾讯社交帝国的光荣与梦想。在新成立的团队没日没夜的开发下,财付通测试版很快上线。7个月后,财付通正式上线,其核心业务和支付宝一样,都是帮助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的双方完成支付和收款。致力于为互联网用户和企业提供安全、便捷、专业的在线支付服务。
产品出来了,谁使用呢? 只能通过QQ和拍拍网引流:为QQ里面的一些游戏提供点卡充值服务、成为拍拍网、网上交易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两项业务虽然为财付通带来了千万级用户注册量,但整体交易体量却少的可怜。没有一丝丝顾虑、也没有一点点防备,孪生兄弟拍拍网很快在C2C市场上未盛即衰,财付通因此雪上加霜。没有交易属性支撑的支付平台就像人类生来背负着原罪,财付通团队从此活在支付宝的阴影下。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背后存在的真实含义
2005年,腾讯手上一下多了很多流动资金。于是干了三件大事:
1300万收购Foxmail,张小龙及其团队入职腾讯。
在深圳南山高新区买了块地,启动腾讯大厦的建设。
重组架构,试图在即时通讯、游戏、门户之后谋求新的增长点,成立SNS和电子商务部门。
如果腾讯没有收购Foxmail,没有平淡的九年之痒,下面的故事也不会发生了。
微信红包“偷袭珍珠港”
2014年春节,全国人民除了看春晚,还多了一件全民运动:抢红包。
起初,微信红包只不过是一场头脑风暴,目的是为了增加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而这场头脑风暴的起源,是每年春节数万名腾讯深圳总部员工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接过小马哥亲手递给他们的红包,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18年之久。当时微信和财付通已经接入了一段时间,但一直未能寻找到突破口。对于用户而言,支付宝一方面背靠着淘宝天猫的电商业务,另一方面其覆盖的线下场景甚多,微信支付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
然而,恰恰是张小龙没有亲自参与研发细节的微信红包,成为马云口中“偷袭珍珠港”的利器。短短三年时间里,微信支付凭借着红包的病毒式传播激活了超过4亿用户,抢下至少20%的市场份额。2016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已经高达80.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倍,吸引了4.2亿人参与。如今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小贩摊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二维码都是如影相随。微信红包逆袭成功,让微信支付2016年线下份额有赶超支付宝的趋势。据去年9月微信支付行业运营总监饶谦透露,彼时的微信支付绑卡用户数就已超过3亿。
黄金红包“百米接力”
在刚过去不久的2017除夕夜,微信虽然彻底退出了“红包大战”,但一些微信群里突然出现黄金红包,又让它重新成为新年后的舆论主角。“黄金红包”出现非常低调,此前毫无征兆,目前黄金红包还在内测阶段。除夕夜腾讯CEO马化腾给员工发放黄金红包,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
黄金红包与普通红包有本质上的不同,黄金红包是一款披着红包外衣的理财产品,要借助一款叫“腾讯微黄金”的工具,所谓的“腾讯微黄金”是由腾讯和中国工商银行联手推出,以工行的黄金产品为基础,提供在线黄金交易服务。这些黄金可以转送他人,也可以积存起来,还可以在平台买卖。但前提是,发放和变现都要先开通“腾讯微黄金”。
对于微信来说,黄金红包与普通红包对其互联网金融布局的意义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说,此前的普通红包是用户间的人情游戏,微信凭借提供支付工具,收取提取手续费与备付金利息(央行已有政策,今年4月17日起该类收益将大幅度降低)。而黄金红包将是四方游戏,包括发红包方、收红包方、微信支付与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就是工行)四者。相比普通红包的用户金融社交往来的零和游戏,黄金红包的意义是将其盘活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非要做个比对的话,黄金红包如今的意义就同当年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往日支付宝只是用户电商交易使用的一款工具,大量的沉淀资金其实对支付宝的意义有限,余额宝的出现盘活了这块大蛋糕,让支付宝上数量庞大的“余额”死水通过余额宝这款理财工具盘活。彼时腾讯支付三大工具微信钱包、财付通、QQ钱包也都推出类似产品,不过基因不匹配收效甚微。
如今黄金红包的社交属性非常适合微信平台,据腾讯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共收发460亿个,如果这些红包部分转为黄金红包,对于腾讯扩张互联网金融业务线有很大的裨益。但单从产品上来讲,类似实物黄金、电子黄金的理财产品并没有稀奇之处。在腾讯微黄金之前,有蚂蚁金服与博时基金合作的“存金宝”、京东金融的“京东黄金”、黄金钱包、黄金管家、黄金树等诸多产品和企业。
传统支付巨头的恐惧
银联-VISA 之战
2002年成立之初,为了打入国际银行卡支付市场。银联和Visa建立了战略合作,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发行银联VISA双币信用卡。所谓的双币就是人民币和美金,持卡人在境外的消费先通过VISA进行美金结算,然后进行人民币结算,产生了高额的换汇损失。并且,VISA收取商户3.5%的手续费。银联通过低廉的手续费1%,并且将境外的消费直接进行人民币结算,迅速的占领了全球50个国家的银行卡支付。
短短十几年让银联在全球银行卡支付领域取代Visa,一跃成为全球第一。
关闭在线支付大门
2004年,马云找到银联上海总部寻求网上支付合作。由于刚刚成立的支付宝交易体量过分的小,银联拒绝了这次合作。
银联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于上海。银行卡联合组织是将不同银行的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其实就是银行间的跨行交易清算系统。有了银联,不管是哪个银行的发行的信用卡、借记卡都可以在其他的银行进行取现、交易。如果是跨境的支付,就更加复杂一点。需要国际交易清算中心进行跨国交易清算。在没有银联之前,境外消费的只能靠现金,或者少量人才有境外银行发行的VISA或者 Mastercard。
支付宝寻求和银联的合作,是看中银联已经建立起来的交易清算系统。如果银联和支付宝建立了合作,那么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架构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平台只需要对接银联一家进行交易清算,而不是多家银行。
可惜的是,银联亲手关闭了在线支付的大门。而今,银行卡支付的市场不断被在线支付蚕食,当银联打开门的时候,已经是另外一片天地。
2016年的在线支付市场的交易份额,支付宝占据63%。而银联在线支付只有0.68%。
在线支付是未来
2016年,在线支付的体量已超过银行卡支付,区块链底层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支付、货币电子化就是未来。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研报告,在支付体系中,目前国内银行卡支付占25%左右,而在线支付却占27%。其中,支付宝独家贡献了68%。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线支付也毫不逊色,占比远超英国、美国与法国。
在线支付无疑是未来支付方式的主流,而银联的在线支付只占市场的0.68%。传统支付巨头感受到来自未来深深的恐慌。
我才是老大!支付宝星球崛起。
支付宝世界排名第八
根据Nilson Report的统计数据,支付宝以2015年全年3320亿美金的交易额排在第八位,而Paypal却在第十位。
支付宝的全球战略也很清晰:设立分支机构、收购在线支付相关的公司、与当地的支付服务公司建立战略合作。
2015年,蚂蚁金服投资印度最大在线支付平台Paytm,深度布局印度电商市场。与老对手Amazon在印度展开了熟悉的竞争。印度电商市场是下一个中国。
同年,与Uber合作,在68个国家可以用支付宝支付Uber司机。支付宝与老司机合体。
2016年3月,蚂蚁金服与高盛集团合作,推进支付宝全球化。支付宝攀上全球最顶级的金融渠道资源。
2016年6月,蚂蚁金服购买泰国在线支付平台Ascend Money 20%的股份。泰国是中国人最喜欢旅游的国家之一。
在欧洲与Wirecard和Concardis合作,给去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中国游客提供在线支付服务。在欧洲,中国游客会买、买、买。
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芬兰的圣诞老人小镇不仅有圣诞老人还有支付宝大人。
支付宝星球崛起,成为星球支付巨头指日可待。
芒格学院培养新时代商业领袖
每周一篇商业原创案例,拨开现象,洞察商业本质。欢迎加入我们!
芒格学院《新时代商业领袖》课程预告:
芒格学院《新时代商业领袖》线上分享2017年第一期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常按二维码报名
主讲嘉宾:邱是
景隆资本互联网金融首席分析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金融硕士,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数学双学士。
景隆资本,中国最早私募基金公司之一。万达院线、三峡能源、亚美能源股权投资者,现公司管理资产300亿人民币。
报名的小伙伴可以免费获得邱是先生对区块链趋势深度分析的文章。
关于芒格学院:
芒格是巴菲特最亲密的伙伴,他与巴菲特做价值投资,共同掌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900亿美元的资产,也是唯一改变巴菲特终生投资理念的大师。
芒格提出了一个叫lollapalooza的效应,因为他发现,当两种,三种或四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当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常常能产生出量子力学所特有的核裂变,也就是1+1远远大于2的效果。而我们芒格学院的经营哲学,就是“以众人之力解决众人问题”,通过集合大家的力量达到核裂变效果,以解决大家的问题,让看似不可能的事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