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最大的糟点就是不靠谱。这不,一星期前说8月31日这天气温31度,我自窃喜,出去摩旅时终于可以不再受热浪的煎熬了。那知几天下来,它却给我来了个"温水煮青蛙″,以每日一度的速度节节攀升,30日发布的预报已是36度。
对我来说,不存在"生存″与"毁灭″间的思考,因为我这人在目标确定之后是八头牛多拉不回的。虽为人"偏执″,但我也稍稍修改了下计划,早去早回吧。31日的早上5点我就已出发,目标是锡北。
说锡北其实不准确,游览点分散在常州、江阴和无锡境内,有玉祁、礼社、焦溪、青阳和徐霞客镇等多处人文景点。
第一个目标是玉祁古村,早上特意空着肚子出发,准备去那里的"老街面馆″品面。一路之中波澜不惊,早上六点三十前我已行至玉祁村外。
通连着老街的是条新建的马路,路中有一自发的菜场早市,此时正是人头攒动、人群摩肩擦踵之时。此场景仿佛将我带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苏南各个地方的小贩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占据着马路摆摊设点,现场拥堵的能让汽车排几里地去,我猜小贩们会因此很有"成就感″。但几十年过去了,此等状况在其它地方均已消失,但,这里仍是如此。这不,卖菜买菜的秉承着"占地为王″的原则,即便你的车轮要压着垫着蛇皮袋的南瓜藤了,大妈们仍不会将袋子往后拉一拉,她们仍在和其它人侃着大山;而买菜的也一样,站在马路当中砍价还价,丝毫不管挡没挡道。这时你如要按一下喇叭,翻个白眼让你自己领会是轻的,说被吓着了,来个撒泼打滚你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通过这段不足五十米的马路,我用了近五分多钟时间,"胜利″终于在了眼前。那"老街面馆″就在玉祁老街街口。
进得店来,却无人搭理,收碗跑堂的都没见一个,只有老板一人在里间忙络着。
在我刻板的印象中,"老街面馆″的老板就应该是位垂暮的老者,再不就是个剃着光头,手腕上戴着串串的油腻中年人。眼前的景象却出乎我意料,"统领″着一切的是位理着平头的青年人,也就三十岁出头的样子,腰杆笔直,似有行伍之风。轮到我点餐时,劈头盖脸就是几句:"吃什么?汤的、拌的?红汤、白汤?
本着我一贯挑剔的个性,我仍是不知趣地啰嗦着:什么浇头里不辣就吃什么,不要虾皮、不要胡椒粉也不要鲜辣粉。老板双眼一瞪,很不耐烦:"我所有的食材里都不放辣,不信你桌上去看看,连辣油罐子都没有一个!这是真的吗?这不是伯牙遇上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混沌浊世间竟有如此清流?现在,不吃辣和不放辣的在这世上都是稀罕物。我忙不迭地回答老板说,那就牛肉加三鲜吧。
找个空位置坐下,四处张望,店内食客如云,门口放有一保温桶,以我以往的经验,应是豆浆或白粥诸如此类。忙找了个碗一拧龙头,放出的竟是开水,吃面前必须先来碗白开水?真是新鲜。
正踌躇间,面已上桌,浇头是牛肉四块,三鲜若干。但见那牛肉切得甚是潦草,厚薄不均,分明就是刚刚切下的。一尝,却是惊喜连连,味道鲜美不说,竟没有寻常厨师们追捧的咬劲。我绝对理解不了为什么宜兴面馆的老板们,誓要将牛肉烧得直如牛皮般坚韧,似乎食物咬不烂才是烹饪的宗旨。
另外,这碗面中三鲜浇头里的黄花菜、笋干和菌菇烹煮的时间够长,又软又入味,面条底汤也熬得一级捧。
我怀疑这小伙承继的一定是祖传手艺,不然食材不会收拾的如此地道,味道也不会如此的如火纯青。可以让我吐槽一下的是面条,他选用的是比龙须面稍粗的面,起锅挑起时不甚整齐,乱糟糟地堆在碗底。吃时感觉不是很清爽,有股淡淡的碱水味。但总体来说,这碗面绝对是美味,吃得我荡气回肠,汤底也差点一滴也不剩。
总结一下吧,这面馆的面似是为我量身烧制的,特别适合我这种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不辣、不硬、不甜、不咸。我似有众里寻它千百度之感。
心满意足吃完面后,我路过玉祁新街时,见一店铺的店招就叫"千百度″,正合我意,巧吧。
摩旅全程经历我就不一一细表了,简而言之吧,玉祁古村很破、礼社古村很"新″、焦溪古镇很美、青阳古桥很高、凌统墓很矮、徐霞客故居很假。
东氿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