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以前从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做到大学教授,是很拼的一个人。去年退休后,小舅又换了另一种生活方式,除了保持每天看书之外,最近又迷上了摄影。晚上和小舅聊了一晚上,他不断地提到一个观点:少即是多。于是顺便翻阅了一些关于“少即是多”的观点,摘录了一些喜欢的内容,供自己玩味。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是一个精深的哲学理念,可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与各个方面,与之深刻奥义所关联的概念说法有很多,诸如:做减法、断舍离、舍即是得、极简主义、精要主义、化繁为简、奥卡姆剃刀等等。事实上,“少即是多”的哲理,具有指引实践、创新、增益、涌现的“魔力”,就如名言: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form of sophistication)、少则得多则惑、大繁至简、大道至简等等,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
少的是——信息传递量、信息复杂度、信息处理总量、信息数量、信息容量、具体细节、广度粗度、基本算法;多的是——信息处理量、信息正确率、信息有效占比、信息权重、信息密度、想象创造、深度精度、结构功能。在更为实际的践行层面,少的是——半途而废,多的是——迭代试错。对此,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就曾指出:“少即是多:一方面,研究得越多,就越容易忽略基础但根本的事情;另一方面,行动能将事情剥丝抽茧,直至剩下尽可能简单的模型。”换言之,少研究多行动——就能够获得对基础根本事情尽可能简单的有效模型。事实上,再复杂的问题,都会有一个简单内核,这是问题得以存在的本质原因——因此,在面对艰深疯狂的复杂性时,我们只有简化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以及找到行动步骤。在更哲学的层面,深奥的答案,一定始于浅显的思考,而从浅显的思考开始,都将可以通向宇宙的内核。所以,“少即是多”的哲性力量,不仅仅在于管理复杂度,还能够直击事物与宇宙的本然关联,进而还原事物本然的和谐与秩序。从某种角度说,最优解就是来自少即是多的捷径——它需要智慧逼迫你有勇气去走这条创新之径。
那么可以想象,对于“少即是多”肯定还有很多其它视角的诠释,如:少欲知足、清心寡欲、侘寂之美、去芜存精、自律即是自由,等等——概括起来就是,物质上的少带来精神上的多,活动上的少带来心灵上的多,自我上的少带来无我上的多。这非常有趣,“少即是多”——是如此简洁又是如此丰富,似乎其自指体现了:“少即是多”即是“少即是多”——这是简单而深刻的闭环(也是死循环)。更或许,“少即是多”不仅是真理的形式,也是真理的本身。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多读几遍这段经典语录,就会发现老子早就精通“少即是多”的道理。问题不在于读了多少书,懂得多少到底、而在于你改变了自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