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89讲怎样听课和分析课。这不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子上的听评课?有很多的人嘴上估计已经磨起了茧子了?尤其是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在组织都在催都在履行职责。
在经过了几年的教育局学科教研员的听评课锻炼学习之后(感谢教研室这个平台感谢教育局所有的老同事们),我的的确确是有着非常深切的体会的。再加上最近两个年头的新单位上课锻炼,自己分明又有了新的感想。但是,细细研读苏老师的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总觉得自己是在山底下看着大师的项背,羡慕嫉妒恨,恨!恨自己20几年的经历经验稀罕如九牛一毛。
因为在课上,教师不但传授智力知识,教育教养,还得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用自己课堂的榜样的示范师范引领孩子们成长。想想还真是,不同的知识在不同的教师手里心上起的教育作用往往不一样;其实大家都知道,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教师手里心上的教育作用也很难相同。教师的教育素养与信念何其重要啊?
所以,苏老师的结论是校长和领导们听课评课相当重要,也可以说是首要任务。也就有了听谁的课,何时去听,听多少节课?
首先,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按相当的比例听评课。看来苏老师当时的学校规模不会很大,因为他讲的就是“一所学校里有15名或者是50教师……”我们现如今通过整合资源,合并学校,很多学校规模空前,这点应该是我们要结合实际考虑到位的客观事实。
事实就是,少听评课不听评课的领导与教师真的如同“蒙着眼睛去上班的人”。
其次,听评课的这种途径是教育人了解熟悉教育同仁们工作的最恰当的工作方式。无论承认与否,教师专业发展职业话语权,往往在课堂上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于有的人连自己的家风家教都带到课堂上来了!所以,苏老师告诫我们工龄长短不会与经验成正比,应该与不断地学习,培训,反思,进修息息相关。
让我们不断深入思考理论,思考教育学,在实践中每一天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
再次,教育人——无论校长,教务主任,还是学科长,都应该把听评课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从开学初到学期结束,从语数外到理化生,从新授到复习到考试讲评课,从同课同构到异课异构,从平时到赛课,从常态课到精品课……
但是,总目的要思想端正——不是为了教训人更不是讽刺谁,而应该是搭建沟通,交流,分享的分平台,最终形成学校大教育平台精神交流。别忘了那个前提?把我们想要讲授的知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有滋有味的讲OK!毋庸讳言。
总之,大家还记得2882原则?听评课我觉得也是符合要求的。我们都有长处与优点,但是优秀的人少,优秀的教师也应该一样。怎么办?通过听评课,挖掘优秀员工,找寻同事们的优点,拿来我们用。
加一句,若是人家的做法真的优秀,事半功倍,拜他为师,打造流程一起用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