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以,天之道,本于阴阳,源于自然。自然赐予我们美味的食物,也孕育出对抗疾病的良药。“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的思想昭示了药食同源的中华本草文化;天地之间,草木石虫皆可入药,这是自然医学千年传承沉淀的精华。
春——勃勃生机的艾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是陆游对春日和暖泛舟,感受万物带来新的脉动后的那份欣喜。草沁花香的渲染,鸢飞鱼跃的欢愉,3-4月的艾草鲜嫩青翠,采下最娇嫩的枝叶,食之清香中带着淡淡独有的苦味。保留食物本味、食材简单的尝鲜之肴——香艾蛋饼,成为春日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这样的吃法除了口味相配,对开胃消食、散寒止痛,预防感冒,改善头疼也有很大帮助。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是白居易对艾草食用的记载。清明之后,天气转暖,多阵雨。有着温经消炎、散寒抗敏、止咳平喘的艾饺、青团、艾粑、艾粄(bǎn)也成为清明时节各地的时令佳品、祭祀先祖的时鲜供品。软糯可口、饱含艾草的青翠,融入芝麻花生的芳香,回荡在唇齿间的舌尖美味愈发显得珍贵。越谚云“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梅全喜.艾叶的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纪录片:本草中国第二季
4、纪录片:中国二十四节气
5、纪录片:早餐中国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