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作群里的某群友,在写关于视角的系列文章,我大致浏览了几篇,没有认真研读。
今天,见她在群里分享一篇标题为《投石记》的文章。文章内容大意是,她最近进了一个新的写作群,把文章分享到新群里,无人问津,形同虚设,没有意思。
随后,她在群里发言说,对标题做了修改,换成了《一群孤独的舞者》。
我认真拜读了她的文章,给她点评说:“这个标题很有吸引力,不过,文章内容要做一些调整。不是抱怨的心态,而是包容理解,接纳的心态。这才体现作者的高明之处。没有交流,有没有交流的好处,彼此互不打搅,不影响对方的工作和生活。为什么说不是一件好事呢?”
某群友回复道:“你读出抱怨的味道了?不是抱怨,是有点失望。你说得对,要完全接纳才是。我再作适当修改。”
紧接着,某群友把修改好的部分,用图片的形式分享到群里。她说,最后一段文字改成这样了:“其实,很多群都是这样的,要么闲聊,要么就静悄悄,很少有真诚的交流和学习。群的质量怎样,关键看群主建群的宗旨是什么,群主是主心骨。”
我读后说:“要知道群主很忙,大家都很忙,有一个聚在一起的地方,就很开心了。为什么要求别人那么多呢?每个人的目的和出发点不同,‘安静’也许是一个群最好的方式。要理解所有的人,你的包容心就大了。”
我点评很快,某群友修改得更快,她马上又做了新的修改。她说,听了云卷云舒的建议,再次将结尾作了修改:
“我把我们写作群的风格带进了这个新群,犹如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小石子儿,虽然荡起了点点涟漪,但随后又恢复了安静。
随遇而安吧,无论在什么地方待着,都要适应那里的水土,否则难以待久。
放开心量,以更高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看到的风景自然会是大大的不同。无论是孤独的舞者,还是热闹的群舞,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某群友这两次修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的原稿是站在自己视角去看待一个冷清的群,让人读来感觉抱怨和不满。她希望所有的群,都像我们这个群一样,能愉快地交流,畅谈写作。这是她个人的意愿,别人不会买她的账。
某群友在我的建议下,做出的第一次修改,是站在群主的视角去写。群主不管事,群里肯定就冷冷清清啦。
这样写没错,但作者忽略了其他群友的存在。所以我建议她,要理解所有的人。最后某群友做出的修改,才堪称完美,她照顾到了所有的人。
见她把文章修改得非常完美了,我谈了一下我的感受,我说:“某群友, 突然理解了你的视角理论。就像你这篇《投石记》,就有很多视角,文章中提到的几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视角,包括作者本人。还有没有出场的群主,但你想到其他所有的群,就把自己立在一个谁也攻击不到的高度。以这样的心去为人处世,人生才会豁达;以这样的心去作文,文章才有境界。问题是很多时候,深陷其中,跳不出来。”
写作境界高低的问题,就是视角大小的问题。我们怎么去找到一个高远的视角呢?大家知道写小说有很多视角,如:你,我,他。还有一个最好的视角,上帝的视角,全知全能。我们写作就要直接进入上帝的视角,把万事万物,看成一个整体。这样的文章才堪称佳作,这样的境界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