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晴
我们总爱说"优雅老去",可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很多有钱人每年花六、七位数的钱来保养,可小孩子们依然叫她们奶奶时,心脏照样受不了。甚至有些年过半百的女人连照镜子的勇气都没有,害怕看见镜子里那个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的自己。衰老这回事,真不是钱能摆平的。再多的钱都买不回年轻。
我们总把衰老想象成可以讨价还价的买卖。健身房年卡、燕窝套餐、中医中药、面部保养、按摩理疗、抗衰医美等,以为不停往里面投钱,就能买张通往青春的门票。这些只是外在防衰老的,其实做为一个妇科内分泌医生,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激素替代治疗才是一个女人保持青春永驻的根本所在。很多人不相信我的这个专业判断,这就不多说了,不过抗衰老也的确还有很多因素的影响。
我认识一位退休金过万的女强人李姐有天在老年大学课堂晕倒,晕倒时手里还攥着新房设计的装修图纸。她是典型空巢焦虑引发的神经衰弱。她儿子在国外定居三年,视频时总说"妈您别操心",可她偏要把自家60平米的旧房改造成的儿童乐园,随时能迎接远在国外的儿孙辈回家,即便他们几年才回来一次。衣柜里塞满了各种颜色的婴儿服,阳台上晾着根本用不上的卡通床单,都可以开一家育婴店了。这种近乎偏执的付出,何尝不是对自身价值消亡的恐惧?儿孙都有自己的生活,哪里需要她管那么多?
曾经的中学英语老师王艳五十岁就退休了,她工龄满三十年了,可以提前退。她说"退休后就像被扔进孤岛,以前围着学生转,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而现在连发条朋友圈都要斟酌三天,怕没人点赞。"我看着她微信通讯录里几百个联系人,最新聊天记录却停留在好多天前的物业通知。微信等社交平台如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涟漪和波澜。这让我想起一个名词"社交断崖"——当职业身份剥离,很多人的人际交往就断崖式地减少。
上周在菜市场遇见了她,她正为两毛钱和菜贩争执:"您这韭菜捆得太松,回家准掉一半叶子!"曾经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人,如今竟在计较几片菜叶。其实她这样做并非是生活所迫,她的退休工资上万,而是因为她与职场脱钩、与社会脱节后心里的空虚需要东西来填补。她清理书房时,翻出曾考取的营养师资格证,塑封膜都没拆。她直接塞进废纸堆,她认为抖音都说吃南瓜降血糖,自己的知识够用了,再学营养学也没啥用了。她已经自动停止了学习新知识。知识惰性比皱纹更催人老。王艳老师不是学不会,是早被"我都这岁数了"的魔咒困住了,根本不愿意学习新东西了。
院子里赵姨,这个曾经穿着高跟鞋追公交的职场丽人,如今整天攥着降压药念叨:"活够了"。自从发现更年期后就没买过新内衣,还常常穿着睡衣出门,整个人都不修边幅,还说反正没人看,没必要打扮。而且她更年期症状严重,需要激素替代治疗,她根本听不进,认为顺其自然即可,老了就老了,只关注她的血压。殊不知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以及情绪问题等都是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雌激素缺乏所致,如果给予补充性激素了,不仅可以抗衰老,还可以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
当然,除了生理上的原因,比如更年期雌激素的缺乏导致衰老这个根本原因,情绪贫瘠、不再学习新知识是真正的衰老加速器。衰老从来不是选择题,但我们可以决定用哪种颜料来涂抹余生的画布,阻止我们老去的从来不是玻尿酸或养老金,而是触碰新事物时依然会加速的心跳。
那些在老年大学学外语的阿姨,在社区教孩子剪纸的奶奶,在直播间唱京剧的退休教师...她们眼角有皱纹,但瞳孔里跳动着比年轻人更炽热的光。其实我们不需要为年龄撒谎,只需要永远对下一场冒险说愿意,那么我们就依然有颗愿意学习和冒险的年轻的心,当然就不会衰老。
真正的优雅老去,不是和医美较劲,成天在自己的脸上、身上注射药物或者打光子、做手术等,而是像酿酒——让岁月把青涩酿成醇香,年月越长越香浓,磨平了皱纹,活成了勋章。50岁后的每一天都是抢来的时光。与其数着退休金计较衰老速度,不如把生命活成开放式结局。毕竟,最高级的不老秘诀,从来不在美容院,而在你热气腾腾的心里。就像杨绛先生百岁时写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