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入口终端是指用户用以接入互联网的硬件设备,互联网竞争的本质就是对用户(流量)的争夺,争夺用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用户上网入口的控制,而最根本的入口就是上网终端。
小米、乐视做手机做电视,希望在控制用户的上网入口,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效果一般。以小米为例,一直希望打造自己的生态圈,应该说小米帝国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涵盖多达上百款产品的庞大商业帝国,但是就生态圈的构建而言,远远谈不上成功。
与之相对应的是小米模仿的对象苹果,仅从产品线的丰富程度而言,苹果公司恐怕无法和后起之秀小米相比,但是以产品的成功而言,苹果则远胜小米。究其原因,主要是苹果构建了基于自己的闭环体系,独特的硬件和独有的软件,而两者之中,苹果软件无疑是构筑帝国的基石和核心。封闭完全可控的软件,加上定制的硬件,使苹果的软件和硬件能够完美的结合,1+1>2,因此虽然不一定是最强的硬件,但是苹果产品总是能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感。
而由于苹果系统的封闭性和独立性,使得应用开发者一旦选择了苹果系统,通过苹果商店进行分发就成为了几乎必然的选择。而苹果的分账模式,使双方都有足够的动力去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苹果不断提升硬件和改进系统的功能,应用开发者不断根据硬件的更新和系统的升级完善应用,而苹果产品线的相对简洁,也降低了应用开发者的适配难度,使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更加完美。
反观小米、华为、魅族等安卓阵营的领军者,虽然都在安卓的基础上进行了定制,但是底层是安卓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大家的差异化也只能更多着力于界面和用户体验的细节处,其结果就是大家有区别,但是区别并没有那么大,而且随着大家对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升级,产品之间的差别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毕竟基于同一个底层,很多功能上细节的差别山寨起来的成本并不高。而这种同质化也让安卓手机阵营的争夺往往更偏向硬件,CPU速度、内存容量大小、摄像头像素等成为了手机的主要卖点,在这种格局下,小米等希望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的梦想似乎也就离实现更加遥远。
互联网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诞生了很多伟大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伟大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加上中国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产生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加上中国特定的文化和商业环境对国外企业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很多深谙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能够拷贝国外的模式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他们成功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内企业从科技研发能力到思想理念等各方面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我们更多是赢在商业模式上面,国外的巨头很难进入中国,但是我们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也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互联网和人口的红利的逐渐减弱,唯有用创新去引领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让我们在未来走得更远。
小米经常谈到“黑科技”,但是小米的产品中究竟用了多少所谓的黑科技,其中又有多少黑科技是小米自己的技术呢?一直以来,小米以高科技企业自居,但是一路走来,更多给人的感觉是集成的能力远大于研发能力,对用户的了解胜过对技术的了解,其产品中大力宣传的各种卖点追本溯源可能大部分都属于其他厂商的技术,小米只是“集大成者”,而其结果很可能就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你的产品能有的东西同样可以出现在竞争对手的身上,因为核心技术并不被你所掌握,你无法利用其构筑壁垒。
所幸,不管是自主或被动的选择,小米现在开始更注重科技本身了。小米自主研发松果应该是其走向技术驱动的第一步,虽然松果究竟如何尚待市场和用户的检验,但是从公司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必须为小米点赞。任何一家公司要想基业常青,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等可以在一时让你独领风骚,唯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好产品才可以让你始终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而好的产品除了对用户需求的把控,更多取决于你的实现能力,而这往往离不开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是做一款大家都能做的产品。还是做出一款只有你能做的产品,“黑科技”到底有多黑,必须由用户来下结论。只有用户愿意高价买单的才是真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