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终身成长》(第1、2、3、8章),作者:[美] 卡罗尔·德韦克,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收获】用成长型思维思考,才能是可以学习、培养的。
一、这四章讲了什么?概括如下:
第一章,思维模式分为两类。固定型:外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成长型:内求,如何提高自己。
第二章,关于成功与失败。成长型思维:成功是学习的结果,失败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固定型思维:非此即彼。
第三章,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成长型: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学习,识别到新挑战。用成长型思维去夸孩子,强调努力而非天赋、能力、聪明。固定型:受他人评价影响,被贴标签,归属感、兴趣下降。
第八章,改变思维模式。信念是通往幸福(或痛苦)的关键。更仔细地观察事实,内心活动从评判式到成长型转变。你越挑战自己的思维去进行学习,你的大脑细胞就会越多。学习的过程,不是好的自己与坏的自己之间的一场斗争。持续改变,接受、观察、命名、教育,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二、我学到了什么?
1、“成长型思维” 教会我,我们是有自主选择权的。固定型思维由来已久,由父辈、社会、学校等文化所影响,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用成长型思维来代替固定型思维,让自己成长。
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励志的话,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再比如,打卡输出倒逼输入。我现在就在打卡记录,我真的是被逼的吗?威逼利诱是外界外力所致,并不是我内在想要的。用成长型思维,怎么理解?
逼就是固定思维。对自己狠一点,看似很有力量,很有冲劲,现在忍辱负重,将来功成名就。当我们一听到“逼” 字,多少带有一点痛苦,也许生活早已经把我们逼得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了。我们在受压迫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是你别逼我了。更何况还要自己逼自己负重前行,岂不挣扎得更痛苦?
那么,打卡,好不好?这是养成习惯的第一步。《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作者:纪元)也推荐使用这个办法。打卡,明明是一件好事,因为用了逼字,反而变得不愿意尝试。
我想,打卡就是用30天打卡陪伴自己、鼓励自己成长,锻炼自己。借助书记,训练做笔记、做归纳,把书读薄,快速读书并找出重点的能力。我平时不擅长用语言表达,那就用文字输出表达。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不是一直觉得写的文字没有深度吗?那就把这30天当作一个机会。好多闪光的体会,一不小心,就溜走了。大不了,写了改,改了再写。总分结构;先写后面再写前面;先写关键词,再连成句子。都可以!不给自己设限,就没有那么多困难。
每一天用《生命故事手账本》记笔记,记录转瞬即逝的狂热,把心流体验变成文字,把我的意识之流、存在之流变成不易取消的客观存在,独一无二。写下来,我在创造亲生的、新生的我,完全属于我。这,多快乐啊!多自由!多享受!
主动权在我。创造舒适的输出姿势,用发热精油按摩脖子,用 Byword 的编辑文字,不喝水减少上厕所,专注在打字上面。发朋友圈,我先设置隐私,因为内心力量不够强大,有点害怕看评论,有风险。过后,看情况要不要公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内里成长已经很满足,我能这样想,很好,进而培养自信。至于外在的评价,即使被贴上否定的标签,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这是一个学习的世界。
我记住了“成长型思维”五个字,就会有意识去判断、去分析,是不是固定思维在作怪了。
2、成长的路上,向榜样学习。
袁隆平院士、钟南山院士,一个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国宝,令我惊叹的是,他们的超强英语力!去年,我也开始挑战英语阅读,用了果妈代言的 ienglish ,今天累计学习 260 天,有效阅读 368 小时。
为了持续每天半小时的打卡目标,我参加了果妈阅读书友组织的两期易效能学习群,是时间管理微信群。早睡早起。收获不止一点点,自信增加了,孩子也能耳濡目染一点。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小谁家的妈妈,而不仅仅教育孩子看小谁家的小谁。
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比如说,单位近期举行的三八妇女节“抗击疫情”摄影比赛,平时都有拍工作照,却没有好好存货,没有紧扣主题。这触动到我了,要多多留意构图、文字表达。分类、归纳、总结,处处皆学问。
活在当下,坚持用成长型思维训练,提高认知能力,不是仅仅一两本书就可以做得到的,需要扎扎实实的知识储备与经验积攒。我们的生活时时都有挑战和机会,不必觉得可惜。有些可能时间没到,暂时觉察不了。
读出生产力,我相信我正在学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