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粉丝和粉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粉丝是绿豆粉做的,极细,像钓鱼线,白中透蓝,似乎带着荧光。这粉丝一般人家平时也不买,都是过年待客调凉菜的。用温水泡一会,软化了,就直接捞进大海碗,加入姜丝葱花青红椒丝,有时也加点碎花生,再淋上酱油醋和香油,拌匀后装盘,即可入桌。简单,味道也很好,几乎家家过年待客必备这道凉菜。类似的还有鹿角,但远不如粉丝好吃。每年家里总要买一大捆,待客只用一小绺,剩下的就是自己吃了。年后几天,天天拌一大碗,呼啦呼啦当饭吃。
粉条则是红薯粉和土豆粉的,人都说土豆粉条好。红薯粉条发黑偏粗,土豆粉条颜色就比较浅,而且可以做得很细。粉条分为粗粉和细粉,但家乡把所有粉条都统称为细粉。炒白菜炖肉时几乎必加细粉,细粉吸足了菜汤,味道比菜本身还要好。但,只要一凉,就特别难吃,胖了,又粉又没有味道。所以千万不能剩下,一定要趁热吃完。
家乡炖菜那是必放细粉,就是平时炖鱼也会放点,味道当然很棒,只是要小心鱼刺。但,过年炖菜就没见过细粉,想来也许是因为待客的菜肯定是会剩下的吧,细粉只要剩下就难以下咽了。
炒菜炖菜放入的细粉很好吃,可烧汤的就不好吃了,汤味道本来就淡,细粉根本入不了味,所以只是又粉又胖,难吃得很。我最讨厌汤里放细粉了,每次妈在汤中放细粉,我都会一根根挑出来,绝对不吃。
去南京上大学,南京名吃就是鸭血粉丝汤。这里的粉丝,就是家乡所说的粉条细粉。我想汤里放这玩意儿能好吃吗,怎么会成名吃呢,而且大街小巷全都有。三年来我都是过而不入,听到就皱眉头。到了大四,想着总得去一次吧,不喜欢归不喜欢,以后好歹是个念想。
找了家名店。虽说正宗小吃要去巷子里,但就吃这一次,还是去了一家大店。排了队,领了号。上来小小一碗,两个酥饼,挺贵的,很不划算。两块鸭血,几根粗粗的粉条子,清汤寡水的。但,意外地并不难吃。不像家里烧汤时放的粉条那般无味。,可以吃,却也不是非吃不可的味道,感觉名头过盛了。不过,偶尔吃一次,也还行。说实话,配套的酥饼明显更好吃。我特别喜欢山楂馅的,鸭血粉丝汤不过是附带的。
后来,工作了,有机会各地跑,在很多地方都见到过,几乎全都打着“金陵鸭血粉丝汤”的名号,这就和“兰州拉面”一样了啊。也吃过几次,不难吃,也不怀念。我想,之所以会去吃,更多是因为在南京上了四年学吧。
不过,那之后我也不讨厌汤里放粉条了。自己做汤时偶尔也会放点粉条,但不能多放,一点还行,一多,就又感觉难以下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