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桑葚的季节,去台州看望朋友。桑葚树,小时候记忆是产桑叶的,桑叶是喂蚕宝宝的,江南自古是蚕丝之乡,所以大面积种植桑树主要是工业之需。现在不同了,随着丝绸工业的逐渐衰弱,当人们发现了桑葚果的营养价值后,便努力开发果肉的利用价值了。
对于吃桑葚果,小时候还有着特殊的记忆。记得还是刚上初中不久,那时中学附近还有很多农田,也是桑葚的季节,中午几个女同学一起,去采桑葚吃了,一不小心忘了时间,结果上课迟到了。刚好是班主任老师的课,更要挨批了,站在教室门口,谁也不敢开口吱声,手都藏在背后,老师问不出话,为了不耽误上课,只好让我们回座位了。有两个同学现在都在大学当老师,就不说名字了,以免她们的学生去模仿。虽然我们都是好孩子,不过不敢吱声,不是因为不想找理由,而是因为吃了桑葚,张口不用说话就等于告诉老师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有几分快意,到了桑葚园,一定会想起这件事。
在朋友的陪同下,又来到巾山脚下的紫阳街。紫阳街是为了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他号紫阳)而命名的。紫阳街,是千年台州府所在地的一条又宽又长的台州府街,人们也自然而然地称呼它为台州府街。紫阳街全长1080米,被誉为浙江第一古街,未来得及考证原由,不过历史文化内容而言,这条古街倒是排得满满当当了。
充滿禅意的龙兴寺在巾山西麓,倚山傍街也算是在紫阳街上了,龙兴寺在宏扬佛教天台宗上有巨大贡献,几度被毁,保留至今最为珍贵的就是千佛塔,它和巾山上众多佛塔与街上的以千佛井最为著名的众多水井阴阳相对,以保一方水土之平安吉祥。
明历15年,由五位举人建的“五凤坊”遗迹尚在,我们在"清河坊"的白塔桥饭店吃了饭。白塔桥的白塔已经没了,这家在当地极有名气的传统饭店依然保留着,且生意兴隆。几个地方特色菜,最有特色的是蛋清羊尾,这个不解释还真不明白,原来它是用蛋清调成,油炸后形状象羊尾巴,因而命名。记得上次来台州吃的特色小吃是糟羹,来历好像有两种版本,反正都是酒菜面食和一起的做法,我来时恰逢冬天的雨天,吃了倒也耐饥暖胃。这次天热,羊尾倒是吃不了几个。
紫阳街,除了历史文化,商贸也很繁荣,当地的特产在街上都能买到,毕竟,曾经的台州府城并非繁华大都市。但其精致浓缩的城池景观,不由得不让人赞叹。
临海古城是2012年冬天来的,天还下着雨,我打着伞,独自漫步在古城墙上。临海古城墙,总长6000多米,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上,城墙为临海城区防御外敌和抗洪防洪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历史的场景,仿佛随着雨雾展现在我眼前。浙东沿海,历来受倭寇侵扰,望着灵江和脚下的瓮城,依托两道屏障,使当地百姓免受了多少灾祸啊。不仅如此,戚继光彻底剿灭倭寇的丰功伟迹,也是发生在这座古城内外。
明嘉靖年间,屈杀汪直,引倭寇蜂拥而至,戚继光于国难当头,从无人看好浙江兵的义乌地区选拔人才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戚家军,在新河大战和花街大战中,以独创的鸳鸯阵、五行阵、三才阵,以四千敌两万之勇气取得了台州大捷,从而彻底打击了来犯倭寇。而后的戚家军成为了一支守卫祖国边疆不可或缺的骨干队伍。花街一战实是精彩,当年郦波老师在百家讲坛亦是讲得声情并茂。我的耳边仿佛也响起了阵阵战鼓和刀戈相向的喊杀声。
府城东侧,是东湖景区,由城墙下山,说它美如仙境真不为过,有照片为证。东湖与古长城城楼遥相呼应,山水相依,构成古城独特的风韵。清文人俞樾有语云:“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其亭台楼阁着实优雅迷人,至今回味无穷。
而相比较,此次游玩的灵湖,面积要大得多了。因为是新开挖的,与周边娱乐设施构成了新旅游区,意在体现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湖中有湖心岛,可以坐船过去,也有五个潭,似乎又会与杭州西湖有点儿沾亲带故噢。
说是台州之旅,至此都是古时台州府城临海,还有椒江、黄岩、天台、茶山,两次走过的大部分,只能另找篇幅了,就此搁笔。
也许,还会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