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小白继续话理财。
其实我的理财观念比较保守,理财方式还是相对谨慎的。当然也大胆过,但被虐得体无完肤。
高收益伴随的必定是高风险,即使专业人士也会头破血流。那些高收益的诱惑,小白还是别碰的好,这可是我血的教训啊,稍后聊股票时再详说这个。
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风控,收益小一点不要紧,前提是要保本,重要的是收益稳定。
那么当你有了一笔钱的时候,你要怎样让你的财富稳定增长呢?
合理分配收入。4321理财法则,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将当月家庭的总收入按照4321的比例分配,4成用于房贷或其他大方面的投资,3成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成用于定存或应急金,1成用于保险。这个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每个家庭可以根据收入情况和家庭支出情况适当调整。
定存中的“12存单法”。每月存一笔定期,累计存12个月,第13个月的时候,你存的第1笔已经到期了,你已经开始每个月有固定的收益了。
这个方法我在单身的时候就用过,好处还是挺多的,利息比活期要高很多,而且假如你需要用一笔数量不太大的钱时,可以取当月到期的那笔,不至于影响其他资金的收益。
但如果一大笔资金存在一张单上,你只需要用其中一部分,其他的也不能按定存计利息了。
“12存单法”还适用于退休金不太高的老人,每月有一笔钱到期,可以把利息取出来补贴家用,本金继续存。
以此还可以延伸出“24存单法”“36存单法”甚至“60存单法”。
国债。这玩意收益比定存要高而且安全,还可以抵押贷款,但不太好买,僧多粥少,我一直没打过主意,上个月遇到一个银行工作的朋友,他说有需要可以帮忙想想办法。
余额宝。余额宝刚开始收益是挺高的,我存过一段时间,后来降低了,就把钱提出来炒股了。今天听同事说现在余额宝的收益也还凑合。其实家庭的应急资金放在余额宝里面还是不错的,使用的话提出来也比较方便,郁闷的是提现要收手续费。
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券商都提供了一种服务,就是让闲散资金产生收益。白天炒股,账户余额晚上或节假日可以产生利息,有些类似于余额宝。
理财产品。银行、券商、保险公司、P2P都推出过一些理财产品,一般的理财产品都比银行的定存利率稍高。
其实往细了说我不太了解这些,只买过券商的理财产品,年收益5%左右,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也差不多。
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我咨询过几个,给我的感觉不太好,收益高,但是有画饼的感觉,最后稳妥期间,我还是没买。
P2P网贷平台,讲真,我没敢碰过,因为不懂,金融知识比较欠缺,又不想花时间去了解,所以直接放弃了。
基金。一说到这些专业性强,需要选择的东西,我就有点懵了,分析不了哪个好,但是又想配置一点。咨询券商的理财经理,他说一般的逻辑是低位买基金,高位买理财,想着现在点位确实较低,就在他的指导下做了个基金定投,每月几百块。
股票。说到股票,我真是有一肚子话要说。
我是14年入市的,一进去就遇到牛市,看着账户的钱慢慢增长,想着赚钱挺容易的嘛,于是追加资金。完全不懂技术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甚至连专业的术语都搞不懂,眼睛一闭就往里冲。
其实我这种一开始就遇到牛市的是最倒霉的了,有技术的以为自己股神转世,没技术的以为自己运气超好,初生牛犊不畏虎,看不到资本市场的残酷,就没有敬畏之心,把股市当作提款机,最后才发现其实是绞肉机。
在15年股灾前股市最疯狂的时刻,有老股民吐血提醒我把利润转出来,我怎么会听,放在里面天天都有涨停板,傻子才拿出来,结果没出来的才是傻子。
我一直觉得自己还算心态好的,然而在股市中光有好心态是不够的,脱离基本功谈心态和脱离技术的理论,都是耍流氓。
小白最喜欢说亏了就守着,可是你根本就不知道守到何时出来,有时候坐了一趟过山车又回到起点。
人人都知道别人贪婪的时候该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该贪婪,可是不懂专业知识和技术,你根本就分辨不出什么时候该恐惧,什么时候该贪婪。
人性的弱点,没有几个人战胜得了。
说了这么多,千言万语给出一句忠告: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真的,这是良心劝,吐血劝。
别的不说,股市中“一赚二平七亏损”是公认的,那么你凭什么认为你不是那七层中的某一个呢?
保险。把保险放在最后说,是因为很多人不重视保险。
我以前也是对商业保险有诸多抗拒,一是因为保险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好,早些年还有过保险员将客户的保费私吞的新闻;二是听说好多理赔困难的报导,对保险公司信任感降低;三是因为保险的条款多,解读困难,总觉得一不小心就被绕进去了。
现在投保的话,手机下载APP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投保情况,理赔程序也规范了很多,至于保险条款嘛,这个没办法简化了,只有认认真真的了解。
其实,越穷,越是应该买保险。因为经济条件越差,面对风险时应对能力就越低,买了保险可以多一份保障。
买保险的时候,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人喜欢给孩子买(我也是这样),其实应该先给家庭支柱买。
买的时候,应该以意外险和疾病险为主,如果能顺带有投资理财的就更好了。我给小茗买的是意外、疾病加教育基金复合型的,交十五年,觉得还比较划算,感觉买完后心里安心多了。
去年年底我也想给自己买一份,咨询了一下保险员,给了我两个方案,一个交二十年,一个交三十年,算了一下觉得不划算,非常不划算,二十年的每年缴的保费有些高,三十年的要一直缴到六十几岁,而且意外或疾病最多赔付十万元。于是没买。
前几天遇见银行的朋友(就是帮忙买国债的那位),提到银行现在提供一种保险产品,相当于存款,保底还有收益,收益还挺高,可保意外和疾病,我和同事都准备买一份。
保险买了,条款真的是要了解清楚。我就懒,孩子的保单没细看,隐约记得住院可以报销。上次孩子被狗咬了没想到保险的事情,打疫苗的时候,舍不得打几千块钱的进口血清,犹犹豫豫,最后选择打了国产的。事后才想起来咨询保险员,原来这个属意外,可以报销。早知道就打进口的了啊。
同事也说由于不太清楚保障范围,他家孩子早几年被狗咬伤产生的费用,也没有去报销,白白损失一笔。
另外,还有个最大的投资,就是教育好孩子。
前几天我了解到,我认识的一对夫妻,六十多了,带着孙子从家里搬出来在外面租房子住。
他们家是改革开放最初赚钱的那一批,年轻的时候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却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后来孩子犯了事儿被抓,出狱后又痴迷赌博,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出去了。他们本该安度晚年的,如今却流离失所,想想真是心酸。
还有就是注重锻炼,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其实也是理财啦,身体不好可能会让你错过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旦身体出现状况,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可能会让你多年的积蓄荡然无存。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理财方法,知识有限,不能和专业人士比,让大家见笑了,有理解不正确或不全面的地方还望批评指正。
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不同收益、不同风险的都要配置一点,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常常看到朋友们这样调侃,其实仔细想想,暴富其实是不靠谱的,一是可能性小,空想多了就不能踏实的工作了;二是与能力不匹配的暴富,并不是什么好事,只会让人膨胀和轻浮。
理性的理财,这种看似笨拙的方式,反而是一种最可行的路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老人喜欢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这种算计,还真是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功力。
《诗经·大雅·荡》里面有这样一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大部分人做事情都很容易有好的开始,却鲜少有人能够坚持到最后。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很累,可是也正是这种辛苦,对应的是使生活一点点变好的希望。
最后想说,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让自己变成“葛朗台”,所以,该花的还是要花,该买的还是要买,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