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级21-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阅卷情况总结
21级高一年级组
期中政治考试范围为必修一,试题难度较大。级部平均分为52.24分,良好率3%(共计13人),及格率16%(共计50人),不及格人数336人。
总体上看,通过考试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审题能力较低等问题。由于本学期教学任务较重,需要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而新教材编写基本上是有关理论选编,需要记忆的内容特别多,而期中复习时间又很短,这就造成了本次考试中基础知识失分比较多。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现将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选择题试题答题情况反馈:错率较高的试题有3、4、6、7、8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11、13主要考查能力。
二、主观性试题答题情况反馈:
16题:该题分数:8分 平均分:3.2分
【学生答题情况】
该题知识范围界定明确,考查要点清晰明确,难度不大。但学生在作答时出现问题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基本原理的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相当多学生只能答出第①和④条,有的甚至只答出④条,分析部分丢分严重。第一,审题不清,对于知识范围理解不准。本题给定的范围是“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部分同学用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知识,有部分同学用到了综合探究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导致长篇累赘,且耗费时间较多,后边的题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第二,记忆、理解不准确,表达不规范。首先,理解不准。有同学分不清楚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其次,表述不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内容表述不准确,甚至将“基本矛盾”写为“”主要矛盾、“根本矛盾”等、将“生产社会化”写为“生产大众化、专业化”等。再次,不关注知识间内在联系,缺乏整体性学习,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不是紧扣题目去写。第三,做题规范意识差,答案不条理。首先,不带序号,不分段、不分条。不少同学直接一大段写下来,阅卷老师寻找关键词和得分点非常困难。其次,卷面布局缺乏整体性,随意性太强。很多同学不是开门见山写关键词,而是选择先分析很长一段话,再去突出得分点;或是将得分点用非常小的字体在最后才写出来等。再次,字迹潦草,乱涂乱改现象仍然存在,卷面分丢失严重。
【教学建议】
第一,夯实基础,突出准确学习。从第一次学习就牢牢理解并记住这个知识点的准确描述。首先是熟悉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的名字,在准确范围下选择合适要点作答。其次是要准确理解,从考试角度,我们理解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各种区分,而区分的重点恰恰就是各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如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资本主义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等。再次,准确书写,使用术语。书写尤其是考试千万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而是必须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总之,无论什么时候,学习政治都决不能差不多、马马虎虎、潦草而过,必须严于律己。
第二,学会规范答题,“慢审题,快答题”。切忌匆匆落笔,边答边想,浪费时间和空间。一般而言,几乎所有的主观题的解答过程都包括两个步骤, 一是审,最主要就是审好设问,首先找准设问的范围,这是非常关键一步,就像回家,明明家在西边,却偏往东边走,这样的后果只能是离家越来越远。其次找出设问的角度,看到底分析的是原因还是措施,两个角度的答案语言是完全不一样的。最后就是提炼设问和材料关键词,尤其是设问提到的事件,这是材料分析的切入点。二是写,必须遵循序号、原理、材料的顺序依次展开,最好是分清主次、针对性强、开门见山,避免水到渠成的写法。当然也要搞好衔接,避免原理、材料两张皮。最为关键的是请保持卷面的整洁、条理,切忌乱涂乱画,一份高颜值的答案肯定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第三、围绕政治“核心素养”,强化落实。老师说十句,不如学生做一遍。在日常教学中要贯彻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及时引导学生重视错题的整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日常训练要增强针对性和创新性,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认真总结,做到答案组织形式愉悦美观、内容规范准确。总之,再多的方法也不如老老实实把知识记死背硬,再秒的诀窍也比不过熟能生巧。
17(1)该题分数:6分 平均分:1.2分
【学生答题情况】
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但是,由于许多考生不能审清设问,不能准确解读材料,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得分较低,甚至0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掌握不牢固:(1)基础知识记不准。解答时出现知识性错误,或者答得张冠李戴。(2)基础知识记不全。写出其中的一句话,或者个别词语。
2.答题不规范:(1)存在不分条、不分层的现象,从而影响得分。(2)字迹潦草,书写不清晰,字体较大,卷面比较乱,从而影响得分。3.不会审题:(1)看不出设问中的知识范围,导致用错知识点。(2)把握不住设问中的“共产党宣言”这个关键点,答非所问。
【教学建议】
1.平时教学中,要夯实基础,强化基础知识,加强督促检查。重点知识日常训练中需要反复记忆、反复强化。
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目录从整体上把握主干知识。
3.加强审题能力培养,加强针对性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审清设问,把握其中的知识范围、解决的实际问题、答题的指向以及分值等信息的提炼。注意引导学生审材料,重视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理论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
4.加强规范作答训练,引导学生规范组织答案。答案要分层次回答,用序号标明;答案组织要注意关键知识点的突出;表述要条理,注意内在逻辑性;书写要工整、清晰。
5.加强学科素养培养,突出政治学科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注重答题技巧的培养,形成逻辑性强的完整性答案。
17(2)该题分数:8分 平均分:5.4分
【学生答题情况】
本题相对较容易,大部分考生能用相关知识点作答,得分较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能力不足。对设问指向把握不准,找不对需要对接的知识点,不能很好的明确设问的知识范围和题型,造成答非所问。得分低的学生答案花样百出:共产党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坚持习近平思想的指导地位等等。
2.基础掌握不牢。不能准确的对应教材改革开放的意义,答非所问。
3.思维层次不高。缺乏作为现代学生应该关注、思考、解读社会热点的习惯和能力,不能深入思考,答题流于表面,影响答题的全面性和深度。
4.卷面书写不规范。部分同学不分要点,不用序号,一段写下来;字迹潦草,字体大小疏密不当,乱涂乱改现象仍然存在,阅卷者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阅读学生的答案,影响得分。
【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突出严谨性识记。在以后复习中要注重立足教材、回归教材,强化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重大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答案表述组织时力求严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准确表述,重点知识日常训练中需要反复记忆、反复强化。努力让学生把每个模块间的知识点要准确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对于模块内知识,要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构建起清晰的知识体系。
2.提升审题能力,注重精准性训练。加强审题的扎实细腻训练,提高学生逐字逐句严密审题的能力,准确定位理论范围和微观知识点,找准答题切入点,重视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理论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对各类主观题设问有效信息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规范的审题习惯,形成抓取有效信息的敏锐洞察力。引导学生注意解读情境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注意揭示其背后的隐性信息,准确把握题中信息不同层次的指向与暗示(既要注意关键词和句,抓住重点,又不能忽视其他信息,不能遗漏有价值的信息);还要注意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出试题的中心主旨,重视分析扣题。
3.重视日常练习,培养规范性意识。日常练习平时做题要根据问题类型,跟进针对性的规范训练,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认真总结,及时总结答题规律,形成固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答题模板,做到答案组织形式愉悦美观、内容规范准确。
4.强化答案组织的规范化、逻辑化训练。先教材理论语言再材料语言最后时政语言;分要点、分层次回答,用序号标明;组织每个答案的角度时注意把关键词、关键句的概括、总结;答案表述必须条理鲜明,层层推进,体现内在的逻辑性。
5.渗透学科素养,强化层次性思维。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和做题,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提升思维层次,注重答题技巧的培养,形成完整性答案。
18该题分数:8分 平均分:3.7分
【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很多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原理表述不准,知识点混乱,存在乱用词、自编词的现象,从而导致表述错误而丢分。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多表述为“三个代表”、“江泽民思想”、“三个思想”、“四个代表”或“八个代表”甚至“十四个代表”;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课题答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或者“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把“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为一谈。
2.规范不足,无谓丢分。部分学生书写字迹潦草,乱改乱画,增加了阅卷难度和失分率。
【教学建议】
1. 夯实基础,精准记忆。教学中立足课本,强化基础知识的精准识记,并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区别,特别是易混易错点的掌握。
2.教师下足课后功夫,及时补充、更新知识。如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课题丢分严重,在于很多老师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明确点出是什么,另外,建议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更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
3.加强规范,把握主动。引导学生切实做到答题的规范性,正确使用学科术语,实现与阅卷人对话,解决得意不得分的情况。
19该题分数:10分 平均分:5.1分
【学生答题情况】
本题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内容,材料表面信息通俗易懂,学生能较快运用课本相关知识说明。但通过阅卷,仍能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述不严谨。受初中实行开卷考试的影响,导致学生识记不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内容的表述都是固定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写成“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写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写成“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等,以至失分。
2.审题不清。部分学生对题目中的“基本方略”这个词很陌生,会错题意,不清楚所需要知识范围。有些学生答成了八个明确的内容;有的学生答成了四个自信的内容。
3.要点不全。通过材料分析,一共体现六个要点,但对材料隐性信息如文化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答不出来,归根结底依旧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致使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4.其他常规性错误。比如错别字,和谐共生的和谐,写成“合协”;还有很多学生照抄材料没理论;再就是书写潦草不清晰等。
【教学建议】
1.教学中夯实基础。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吃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背诵或者默写的方式加强巩固;整理易错易混点让学生加以区分,从而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回答问题的切入点、答题范围,以此来获取有关信息,从而把握问题、材料与知识的关系,在把握三者的基础上再形成答案,答案要求层次化、简洁化、规范化。
3.加强练习。在第一、二步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训练,注重各种类型题的审题、答题技巧训练,引导学生提高做题思维和答题技巧,从而提高得分能力。
20(1)该题分数:11.0 平均分:1.5
【学生答题情况】
本题得分相对较难,许多考生不能准确、规范运用教材相关知识作答,对材料解读的角度不到位,不能很好划分层次遵循材料逻辑,缺乏条理性系统性,得分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不审题或不能准确解读题意。很多学生无视问题导向,答非所问,如回答空想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改革开放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知识。
2.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弱,不能遵循材料逻辑进行构思,导致答案组织思维混乱。如从改革开放开放答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新时代答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3.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述错误。如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
4.学科素养有待培养,如:罗列教材的知识点,缺乏层次感、逻辑性。心存侥幸,摘抄选择题或试题材料背景。
【教学建议】
1.加强问题意识和材料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审题能力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做到精准审题,掌握审设问、审材料的方法和技巧,以问题为导向,以材料为依托,构建解题思路。
2.强化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特别是重点及核心知识。学科语言要科学规范严谨,不能似是而非。强调记忆的准确性,并能灵活运用。
3.加强单元议题式教学和复习,提高学生应对综合性、创新性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宏观上、整体上重新审视,提高对整本教材的把握能力。
4、强化答案组织的规范化、逻辑化训练。要做到要点化、层次化,学科语言规范化、准确化。
20(2)该题分数:11.0 平均分:1.5
【学生答题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审题不清。忽视字数要求控制在15字以内,长篇大论,罗列知识,导致失分;忽视条数要求,导致两条之外的有效知识点不得分;主体审题不明,部分考生答成拟标题,策划活动。
2、角度单一。很多考生仅从个人理想信念、自身素质、道德品质等角度出发组织答案,未落脚于民族振兴,时代责任。
3、答案不具体。部分考生空喊口号,未落实到具体措施,语言组织华而不实。照搬材料现象较多。
4、知识掌握不准确。答题时知识似是而非,甚至出现很多错别字情况。
【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课本中课标题以及框标题的准确识记,理清知识体系,明确问题范围。
2.针对提合理化建议类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审清设问要求,明确主题是什么,主体是谁、字数及条数要求,链接课本知识,明确答题思路,防止罗列知识、角度单一、照搬材料等现象。3.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启发学生以学科知识分析时政材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材料,从多角度设问,以引领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以灵活准确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