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红丝巾》是我来到简书后,在简书里写的第一篇连载故事。当初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后来能写成连载故事。常常听闻,每一个写故事的人,对所写的故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深刻的经历或丰富的阅历。
《一条红丝巾》这篇故事于我而言,并没有所谓的深刻经历,更没有丰富的阅历。有时候,有些故事的感受并非跟自己的生活有关。有些感受也许来自于身边的人,譬如同学,朋友,同事和亲戚,又或许是不认识的人,他(她)们无意中说起了某件事,触发了你的某种感受。
在一次去给朋友搭礼的酒席上,坐在我旁边的是两个不认识的人,从这俩人不断的交流中,能看出她们之间关系挺好的。我旁边的这位陌生人跟她的同伴讲述了发生在老家的一件事,坐在旁边的我,听的好几次放下手中的筷子,心中愤愤难平。
这件事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有个住在城里的女孩,爱上了同单位的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是外地人,住在偏远地区的小镇。女孩是家里独生女,父母坚决反对女孩远嫁,女孩全然不顾家人的反对,众叛亲离,和男孩私奔了。到了男孩家以后,婆婆不待见这个女孩,对女孩百般刁难。女孩因有孕在身,又深爱男孩,对于婆婆的刁钻刻薄,一忍再忍,委曲求全。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婆婆将女孩推倒,导致女孩流产,女孩一时想不开,伤心欲绝中喝农药而亡。男孩失去女孩后,去了外地,没多久就出了人身事故,一年后也随女孩而去。
这件事情讲到这里的时候,同桌的人,有人叹息,有人惋惜,也有人同情,我看着身边的这位陌生人,忍不住小声悄悄问了一句:“那个婆婆后来怎么样了?”
陌生人看了我一眼,也学着我的样子,小声说:“死了。”说完就拉着她的同伴走了。
回到家后,陌生人讲的这件事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我脑子里也开始有了灵感和思路: 如果这个女孩没流产,她腹中的孩子也侥幸活了下来,那该多好!想到这里,我决定用文字把这件事写出来。就这样,女孩和孩子在我的故事《一条红丝巾》里复活了。
《一条红丝巾》发布后,一些经常互动的简友,看完后纷纷评论,大多都是对恶婆婆表示愤怒。简友水亦宽老师在评论区里留言说: 帆帆老师,这样吧:(本故事纯属虚构,未完待续)。现在只有母子,你再展开,让人原谅这个老母,再安排好这位年轻母亲与孩子的未来,怎么样?
看完水亦宽老师的评论,让我再接着写下去,当时就惊了我一脑门汗。说实话,我真没有编故事的天赋,这个故事也是道听途说中听来的,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我对自己没信心,也没有勇气写下去。
我又去挨个看了看简友们写的评论,试着在评论区里寻找灵感。这时,水亦宽老师又给了我一些提示: 丽离开军坟后,遇到一旁亲,然后旁亲讲述军六岁后的故事,帆帆老师,你就大开脑洞,弄个几十更无问题,丽后来原谅了婆婆,也遇到了好人,又得到自己父母的爱……
看着简友们的评论和水亦宽老师的提示,又在一些简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脑海里渐渐有了思路和灵感,《一条红丝巾》(二)总算是写出来了。
当写到孩子小强失踪的那一段,可把我难住了。把孩子丢在哪好呢?对于人贩子是怎么拐卖儿童的,以前虽看过相关的报道,但实质性的内幕,我一无所知,贩卖儿童的过程实在是想不出来,这个思路放弃了。
吃饭时,我问先生:“我写故事,把故事里的小孩给写丢了,你说,孩子丢在哪好呢?”
先生听完,放下筷子,不说话,目不转睛的盯着我,把我看的有些不自在,我故作镇定,说:“问你话呢,你看我干嘛?”
“你写啥不行啊,非要写孩子丢了?孩子丢了,父母多难受啊!丢什么丢,没丢!去把故事改了。”先生显然是生气了,还霸道的让我去把故事改了。
文章已经写成那样了,改是改不了,一改全乱了。那就不能让小强受太多的罪,吃点小苦是避免不了的。于是,就有了小强在小吃街挨打,遇到了好心人郑义。
在后面的续写中,我都是看简友们的评论,在评论里找思路和灵感,一些简友们对故事的疑问也给了我很大的提示和帮助。在简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一条红丝巾》共五集完成了,也算是短篇连载故事吧。故事写的好与不好暂且不说,于我而言,能写出来就不错了。
有时候,简友们的评论真的很重要,有些评论能提高你的写作方法,有些评论能激发你的思路和灵感,也有的评论能鼓励你继续写文的信心。喜欢写评论的简友们,让我们继续互动,互相鼓励,笔耕不辍,努力写文。
简书,是文字爱好者的开心之地。我越来越喜欢简书这个平台,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创作我的创作。还能在简村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简友,大家一起互动,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感谢简村的好友们,有缘在这里遇见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