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刚刚看完了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虽说本书语言朴实,但整本书看下来,有不少能引起共鸣的地方。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写了三代人大概快一百年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新乡市的另一个县(延津),离我们那里不远,这便也成了该书吸引我的一个兴趣点。
整本书概括下来,就是主人公们因 “说的来”、“有话说”或者说“说不来”、“无话可说”而发生在三代人身上的故事。三代人的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除了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了物质上的改变,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却始终没有发生过改变。他们每个人,都在穷其一生寻找一个能说的上话的人,也在寻找的路上成长和成熟。
之前能说的上话的,往往因为一件小事便翻了脸,证明了他们的塑料情,他们之前的说的来也不是真的说的来。就好像生活中十分要好的两家因为一块地、几分钱而互相吵架一样,之前能说的上话是因为没有直面互相之间的利益。一旦利益上有了纠葛,就像文中说的,一方以为两家这么好肯定会让一步,而另一方也是这么认为,两方都这么认为,事情就不在那么简单。
人生漫长,原来说的上话的,也有可能因为一方的改变再说不上话,尤其是长久不再说话之后。书中的牛爱国在部队时说的上话的战友,复原之后两人就说不上话了;杨百顺的弟弟和同学能说得着,经过一段时间便也说不着了。书中的人物大都如此,说得着说不着也是促使剧情发展的一条脉络。不止书中,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让我们想一想高中时要好的同桌好友,当时都幻想着将来的友情如日升于海般亘古不变,可是等到大学四年上完,还有没有保持联系都成了问题!
能说的来的人真的不好找!杨百顺和养女说得着,所以在养女丢了之后他便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杨百顺的养女巧玲也叫曹青娥与自己的孙女说得着,所以有什么话不对女儿儿子说,就跟孙女说。知音难觅,伯牙钟子期更是难寻。
现代社会人们都说自己孤独,放到《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中来看,又有谁不孤独呢?每个人都在孤独地生活着、求索着。即使结了婚有了孩子,也不代表不孤独。书中美食城那一段,正是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美食城的两口子是老少恋,男的比女的大二十多岁,当初他们不顾家人反对在一起是因为有话说,两人婚后没有性生活是因为无话说,反倒是书中的主人公牛爱国因与老板娘说的来,给老板娘的丈夫戴了顶绿帽子,而牛爱国和这老板,又十分熟识。再看看娱乐圈的那些事,王宝强离婚、PGone等,都是相同的套路。原来千百年来出轨的方式都差不多,都喜欢近水楼台。
人是群居动物,孤独却是常态。有首歌叫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歌很好听,但我觉得歌名不符现实,照歌名说来,这世界鲜有不可耻的人。还有一首歌叫做《我们都是孤独的》,我倒觉得这首歌更能表达每个人都状态。
孤独是常态,希望我们这些孤独的人,都能找到说的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