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今晚下班,偶然间与老公促膝长谈,聊到了这一年的工作,谈到了“年度汉字”。
我的“年度汉字”是“变”,有这几方面的变:
- 工作的变:从阿里跳槽到网易,六年的一份工作,转变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决心;
- 角色的变:
- 母亲的升级:从第一年敏感期蜕变为现在的淡定从容;
- 媳妇的升级:婆媳关系的升级,换位思考;
- 心态的变:从刚开始毕业工作想发光,到现在真正地更愿意发热。
第三个变,发热与发光的关系,听了之后,颇有感触,想小写一段以作心得。
「先发热,再发光」
纵观这个自然界,大部分的物体(不包含冷光源),都是先发热了,发热到一定的程度,也就发光了。专业的讲:
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如果其辐射的电磁波包含可见光,那我们就通过观察就认为它发光。物体温度越高,其辐射的电磁波范围越广,强度越大,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时候都会辐射可见光。
联想到我们人,特别是在工作中,我们通常会讲,“我希望在这个岗位能发光发热”。几乎,“发光”与“发热”都是同时出现的,我们也没有做特意的区分,他俩总是双胞胎,同时出现。但细细想想,这中间的前后关系,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扪心自问下,“你是想发光还是想发热?”。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说,“我两个都希望”。也会有一波人说,“我希望发光”。应该也会有一小波人说,“我希望发热,然后顺其而然的会发光。”
发光,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有着更大的影响力。而发热,会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热量,传播的范围不大,但真正地能温暖到大家。工作中,这便实实在在和人的心态格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人的人生观会有很大的差异,每个人认定的成功与幸福也完全不一样。
像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非常地拼命,我想证明自己,同时也想快速地晋升,得到不错的薪水报酬。现在工作6年多,我扪心自问,现在的自己没有比当初毕业的时候不拼,没有更安逸,我选择的依然是拼命工作。但这两者的“拼命”之间,看着类似,实则完全不一样。最初那一两年的拼命,我完全是自我化的,我是单独的个体,我想得到晋升,我想赚更多的钱,我想拿股票。也就是说,我只想“发光”,让自己更亮,让别人看的到我,达到我期望的目标。但现在的拼命,已经慢慢褪去当初单纯的“自我化”。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能影响到他人,能够在职业生涯、生活中,给到他人一点帮助,能够共同提升,能够在思维模式,认知体系上得到共鸣。这是我现在“拼命”工作的一个目的之一,我希望通过“发热“,给人温暖。我也希望通过自己发热,影响到我的孩子,做好真正的榜样,让孩子感知到热度。
从发热到发光,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你的热度辐射范围达到一定的范围与强度时,必然会发光。但我们的自然现象中,有不发热就发光的东西,我们统称为”冷光源“。我们的社会中,也有发着200w强光的人,但感知不到热度,我们通常会称之”高冷“,闪闪发光,但拒人之千里之外。但现实中,有太多的人,想着成功,想着如何发光,特别是我们现在急躁的心态,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通常会想尽办法如何发光,殊不知,从想办法开始发热,慢慢得顺其自然也就发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