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揭示了读书人对书的态度。在现代物质如此丰富的当代人来说,再也不用去借阅他人的书了,拥有一本书甚至成百上千本书都不是难事。
面对如此多的书,我们要怎么样在浩渺的书海里找出要读的书呢?这是每个读书人要面对的第一关。然后面对大量阅读过的书又要如何管理呢?《快速阅读术》里提出了实效的建议。
流水式阅读法帮我们改变读书理念,提高阅读速读,在每一次的心动遇见中汲取精华碎片,小溪汇大海般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用流水式阅读养成快速阅读习惯后,想要保持这种读书习惯,必须制定合理的读书规划,选择出要阅读的书籍。
首先要制定一个周阅读计划,周周推进,日积月累。
以“一周6本”,“一天一本”为基准。余下的一天为“自由日”。用流水式阅读的“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的读书法,一天读完一本书很轻松。
养成这样每天读书的生活习惯,最好每周的“自由日”固定下来,这一天除了读自己喜欢的细品慢读书籍,还有首要任务是确定并准备好下个周的每天要读的书籍。每天读书必须像工作那样,做到“今日书,今日毕”。这样确保计划严格执行。
“一周阅读计划”和”一天一本、一周6本“,”周周推进“,循环往复积累下来,一年最少300本书的阅读量轻松达成。
其次是打破兴趣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类型。
每周要读6 7本书,如果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书目就会千篇一律。从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会获得不一样的读书乐趣。因此,在选择书目的时候,每个周选择一两本不太感兴趣的书。
逐渐扩大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广度,可以找他人帮忙推荐书目,或者一些读书网站推荐的书单,然后不加选择地阅读。
对于不能快读的书籍,如小说、散文集、漫画图画类书。可以安排在自由日阅读,也可以与其他6本书并行阅读,以丰富我们的阅读生活。
对于获取大量的需要阅读书籍,可以去书店、图书馆、二手书店和往上电子书来选择。
最后是阅读之后的纸质的书籍的管理。
当我们开始了大量阅读之后,拥有的书籍越来越多。合理的管理这些书是要面对的另一个大问题。
当极简生活成为时尚,拥有大量书籍也不能代表财富的时代,我们就要"舍得”处理阅读过的书籍。
可以把书籍分类送给年轻人或者是需要它们的人。按照书目类型和出版日期来判断出要处理的书籍,书架的书要流动起来,随时“通风换气”。可以用“一行评论”积累到12本后,进行回顾挑选出“最佳的一本”的办法,同理每2个周回顾挑选一本最佳书籍保留法。也可以3个月清理流动书架一次。这样保持环境的清净,也让书架成为自己的镜子,映照自己的爱好理想。
每个读书人对书都有自己的特殊感情。无论喜欢读哪一类书,都有共同的情感那就是—爱。有了流水式阅读法,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大大的提高阅读量,让这种爱的魅力更绚丽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