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地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来到这里,我在这座城打拼了十年,这里,如我的第二故乡。
清明过后,天气转热,燥热和怀旧还有些许失落的心绪联结起来,越发对这个地方耿耿于怀。
我寻了个宾馆住下,联系了几个认为在这座城市可以见到的朋友,却被告知早已搬离了这里。
心情有些烦躁,便想到街上走走,希望那些曾经熟悉的事物可以消散这些躁动。
我东瞅西看,这些走了很多次的街道几乎没有变化,要说有些变化,也只是道路褪了些色,颜色暗淡了,由原来的黑亮,变成了灰白。街道两旁的门面换了样式,或许也换了新主人。
不知不觉走到西园路的尽头,很自然地想起这里的一家叫“今夕”的餐吧,很受大家欢迎,下班后我们经常三三两两地邀约聚在这里。
我拐了个弯,木头雕的“今夕”字样牌子刷了金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自然地走进了这家小店。小店依旧是几年前的样子,进门便是一把极大的吉他悬在正中,水晶灯耀眼生辉,一排排灰色布艺的沙发软座,包围着古色古香的木头桌子。
我径直走上二楼,二楼没有顾客,悠扬的轻音乐随意地流淌着。
寻了靠窗的一张桌子坐下,大声地呼叫服务员,穿着印有“今夕”字样的咖色着装的服务员走了过来,服务员已经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我对着他诺诺地说道:“请帮我点餐。”
服务员微笑着看我:“菜谱就在桌子的左上方,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点餐了。”
哦,时过境迁,原来的看菜谱点餐,已革新成了用手机点餐了。
谢过服务员,我拿出手机,点了几年前就吃得有些腻的老菜谱:一壶糯米酒,一碟花生,一碟干果,还有小店的招牌菜——香辣鸡脚。
等待上菜的间隙,习惯性地又看向了窗外,看向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座古塔。比起几年前,这座塔风化得更严重了,也更破旧了,塔本身的朱砂红色已经脱落大半,露出褐色、灰色的底墙。远远地看见檐角上的风铃在晃动,我想那应该是清脆的声响,但是却什么也听不见。可能,离得太远了。
服务员动作很快,不到一刻钟,便上齐了几样菜。
我斟满了一杯酒,握在右手中,举到鼻翼闻了闻,没有喝,视线又回到了古塔上,风雨侵蚀的古塔的外壳,虽然斑驳,却根基稳固,这里终归是它的根!我呢,兜兜转转又几年,从起点又回到了原点,我与这里是故乡,这里与我,却成了路人。
我忽然地悲戗起来。
举起酒杯灌了一口酒,烈,很烈,还是当年那种感觉,香辣鸡脚也做得很酥嫩,每一只都金黄金黄的,像风干了的大号的栀子花躺在盘子里。我抓起一只,一如当年地咬下一口,辣从心底来,当年喜欢的这种沁心沁脾的辣,现在,竟然受不了了。
眼泪就这样肆意地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