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吟花飞
昨天大哥和老弟来肥,我们在酒店聚餐,大姐做东。
我们一家,大哥一家,老弟一家,三叔和老妈,十三个大人,还有辰辰,唐宝和乐乐三个小朋友。
我们四姊妹还是去年春节一起吃的团圆饭,到今天相聚,已经都快有一年半了。
因为工作安排不开,今天园子一家没有回来,姨侄盼盼也请不了假,有点遗憾。
要是他们都能来,这次聚会就更圆满了。
在酒店,我和弟媳都提议大家集体拍个照,姐夫说我和姐太不一样,一个爱拍照,一个怕拍照,嘿嘿。
其实我也不是爱拍照,就是觉得我们姊妹几个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机会难得,拍个照做个纪念,非常有意义。
看到好看的花草,山水,我总是第一时间拍下来,发抖音或者发在朋友圈,像今年这个好日子,我当然不想错过。
生活匆匆,韶光易逝,我们总得留下点什么。
疫情期间,弟媳在家学做菜,做大虾,炸油条,看到手机里保存的图片,都像模像样的。
弟媳喜欢在家,边听音乐边做菜,搞卫生,静静地享受生活。
她还喜欢在qq空间里写私密日记,今天我有幸欣赏了其中一篇,文笔很不错,文里饱含着对老弟深深的爱恋。
老弟和弟媳的美好关系,总让我想到歌手李健和妻子的相处模式,他们都把生活,过成了诗。
弟媳是教高中数学的,正宗的理工科出身,可她骨子里其实是个非常有浪漫情怀的小女子。
忽然觉得弟媳某些方面,和老妈很相像,喜欢把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的,喜欢音乐,喜欢记录生活。
大嫂是个女强人,赚钱是第一能手,家里的顶梁柱。别的不说,现在哥嫂一家三口,住着500多平的别墅,就是挣钱能力的有力证明。
老弟一路很顺,六岁上学,小学跳级,17岁上大学,读书对他来说,轻松的不得了。
在我们的记忆中,从没有过老弟刻苦用功的印象。不得不说,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是有天赋的。
我归结为,老弟早教开发的早,很小的时候一直跟在老妈后面不离身,老妈给予语文知识和音乐启蒙,都恰当其时。
老弟是我们姊妹中唯一懂乐谱的。
老弟爱好无线电,志愿填的是计算机专业,却阴差阳错被一所不出名的大学录取,是如同鸡肋的采矿专业。
究其原因是,老师们给做主,把志愿填太高了,差几分没被录取,那时候又不是现在的平行志愿,所以第一志愿没达到,下场就很随机了。
要是当初老弟被省内的某重点大学录取,学计算机专业,以他的才商,现在肯定更有前途。
大哥呢,明明填专业是医生和教师,却被当时有点人脉的姑父,和三叔一起去托人,偷偷地把志愿给改了,改成当时热门的机械专业。
后来单位遭遇改制重组,从此,大哥的命运就被改写了。
要不然,不管是医生或者是老师,到大哥现在这个年龄,绝对都是医学专家或大学教授级别的啊。
觉得命运这个东西很神奇,好像冥冥之中有人操纵着似的,逃也逃不掉。
只能说,高考重要,填志愿重要,选专业更重要。
好在大哥和老弟现在生活过得都不错,要不然会更遗憾。
至于姐呢,老弟那时候小,老妈忙于教书,很长一段时间,老弟就都交给姐了,还有家里七零八碎的家务。
后来老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考大学了,才开始抓紧起来,已经太迟了,姐的基础没打好,后面就很难扭转了。
姐是被家务耽误了。
所以,孩子学习打基础,很重要。
孩子从小就要把基础打好,并且持之以恒地抓紧督促孩子学好。
至于我,我是被任性和犟脾气毁掉的。有条件不好好读书,咱谁也怨不得。
有人说,现在看起来我过的也还好呀。
就讲一个简单的事实吧。
现在和我一起轮班的两个同龄大姐,都是大学毕业,在单位工作了30年,现在退休。
一个是两个孩子都毕业于合肥科技大学,现在留学国外。
一个是孩子在上海发展,前途不可估量。
他们孩子去国外游玩和出国留学,对她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对于我来说,却是高不可攀。
贫穷限制了想象,眼界也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因为所处的阶层不同,孩子的起点已经不同。父母的阶层,注定了孩子的阶层。寒门出贵子,毕竟少之又少。
她们30年丰富的职场经历,优渥的经济基础,和你辗转各个地方打工和朝不保夕的生活,距离早已拉大不是一点点。
两个大姐除了工资,每月都有充足的退休金,而我,每个月还在哼哧哼哧地个人续买养老保险。
当你了解到这些,还会觉得我过得好吗?
所有的我还好,只是一种表象,是空中建楼阁,不踏实。
因为没有经济基础的生活,就像一盘沙,我们这些人每天步履维艰地在这沙上跳舞。
不吃读书的苦,以后就要多吃生活的苦。
唉,这个道理,我怎么没有早点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