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能真的是一个太过于复杂的动物了。有感情、有思想,甚至还有些过于荒唐,过于夸张。有时候甚至弄不清是为了所谓的信仰,还是再打着信仰的旗号,做一只生活里的偷窃者,并小心翼翼的“私藏”。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早在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就已经在他的著作《史记》中为人性之利所趋或者说为人性之真实做出了结论。
或许世间凡人都很难避免‘名利’二字的侵蚀吧。可能会在绞尽脑汁的沽名钓誉,或者是煞费苦心的捞取利益,然后带上各种华丽的面具,并美其名曰是为了其苦心经营的事业。突然感觉此时此刻的表情是多么的丑陋,多么的让人生厌。也许人一旦膨胀之后,都容易剑走偏锋吧。
但少有的不同流俗的例外,却总是能流芳百世,供后人敬仰以自勉励,相信能守卫住心中的那一片净土以自期许。
比如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或许“守拙”才是他最不能泯灭的天性,是他最深沉的一种坚持吧。在似大浪淘沙般的人境里,误落尘网三十年,依然有勇气在向往中寻找世外桃源,依然在回归自然的道路上重建丘山,也许他所持的真意,就在他所采的菊里,在他所饮的酒里,在那悠远的南山里吧!
还有就是我最敬佩的苏老夫子,生性洒脱肆意,走到哪玩到哪,管他是发配还是流放,凡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所以他不会曲意逢迎,也不会人云亦云,他就是他,自成一派。虽然因为他的嘴得罪了不少人,但也因为他秉性乐观,才华出众,同时也因为他的嘴,结交了很多好朋友,生死关头化险为夷,真是吉人自有天相。他不屑权利,视钱财如粪土,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凡是他走过的地方,都会有欢声笑语,会吟诗作对,会发掘美食,也会有如画的风景和奇异的山水。在他看来,无论多么糟糕的境遇,都不过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再就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或许这是另一种更高的期许吧。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关于“张扣扣被执行死刑”的热议,引起我注意的除了这宗典型的“复仇案”,其辩护律师为其写的辩护词同样直击人心,尤其在最后引用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罪与罚》,让我好像对“人性”有了新的思考。它不再是简单的潜伏在个体里的隐性的存在,而是真真实实的发生,可能是血淋淋的尸体,可能是支离破碎的家庭,也可能是被生活抛弃的可怜人,都在证实着多重的、复杂的、矛盾的人性。
如果说现在在用一些什么励志积极的心灵鸡汤来涂鸦真实而锋利的生活,我可能会更愿意相信那是赤裸的欺骗和讽刺。但是我不反对以悲观的心态入世,且以真诚的态度的生活,毕竟长长的人生,可以受一点风浪,同样也仍然愿意相信所有的好运都深藏在你的善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