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练8:30—10:30,来访者
1让每一次互动都变成一次赋能。如果给不到孩子能量就管住嘴,少说。可说可不说就少说或不说。
2对青春期的孩子少讲道理,少发脾气。他们需要的是尊重理解,这样才能建立关系。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可能。
3世界多元各有道理。我们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容器,看到了事件更多的面向,改变自己固有的信念,破除内在的限制。带着未知的心态,去发现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尊重。
4要守护自己的能量。然后才能给孩子能量。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做孩子的后盾。
5青春期的孩子在寻找认同感。对于小事上,例如追求一些发型、衣服鞋子,还有化妆品,我们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甚至去肯定他动机的美好。陪着他甚至帮着他去体验,这样他才能放下执念。当我们认同他之后,就没有控制与反控制。
6要不断的修炼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处理自己潜意识中担忧,恐惧,内观自己。我们的想法到底来自于哪里?我们想满足的是谁?我们是否真正的尊重孩子。
《建构解决之道》P273——277评量问去的向度设计需同步于唔谈历程。
《尊重与希望》P113—116穿越愿景,寻觅目标。奇迹问句是sfbt的核心。常使当事人从谈论问题中解放出来,转移到解决之道为焦点的思考。
《走出剧情》P154—159内耗的外驱力与创造性的内驱力。
内驱力是很直接的。不表达很难受。每个人都有内驱力,它是生命力的本身。这需要父母尊重界限,不把自己的要求、期待、焦虑?恐惧加诸的孩子身上,孩子就会内驱力和创造力。
外驱力带来的是较劲,痛苦和内耗。靠外驱力支撑的人,能量难以持久,早晚会遭到反噬。外驱力并非全部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他有时会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