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与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士大夫们开始从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以洋务运动开始自救,如,留学办新教育、建立军事工业(如制造枪炮、制造船舰等)、建立新式军队……
但是这些士大夫大多是汉族人,在重满抑汉的政治格局中,步步都需要小心谨慎。当反对者以国库亏空为名,要求停止洋务运动的时候,李鸿章开始上奏兴办民用工业来赚钱,其中突破口为民族航运业。(所谓的企业,因为官企贪污腐败和产权等问题没有搞清楚,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洋务运动的努力效果不大,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国受到重创。加之后来1884年,比较有远见的恭亲王奕䜣被慈禧搞下台了,管事的不行,保守派又叽叽歪歪,自强运动的进程就更阻塞了。(保守派痛恨列强的侵略,主要认为认为任何妥协谈判的行为都是丧权辱国,而且任何学习西方的行为都会导致以夷变夏,使得华夏文明遭到玷污。)
这场自强运动或者名曰洋务运动,也有人说是同光中兴,其结局并没有带来清政府所期待的振兴,反而是更彻底的溃败,随后的中国陷入了更大的危机,用人体制的弊端和体系性腐败,最终断送了这场自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