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
拆文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结构
总分总
1、通过自己的事例引出论点:母子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孩子是会想杀死母亲的。哪怕,他很爱她,也深知她爱着他。因为,身为一个人的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会让极度逆反的孩子在仇视中,把屠刀指向最爱的母亲。
2、12岁弑母案—— 人到中年、焦灼疲惫的二胎妈妈;贪玩调皮、不爱学习的年少孩子;日夜忙碌、很少回家的影子父亲。
3、 24岁的大学生小刘,将陪读的母亲王女士杀害等各种杀母新闻- 无私到大包大揽、事无巨细的母亲,歹毒到人性泯灭、残暴疯狂的儿子,亲密到不分你我、没有边界的关系,酿成了仇恨对立、不共戴天的悲剧。
4、《包宝宝》的故事-活不出自我的中国妈妈,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化身。娃小时,她们用食物喂养,一味溺爱。娃大后,她们用精神控制,不愿松开。
5、曾经来自妈妈的孩子,成了妈妈的痛楚;曾经付出全部的妈妈,成了孩子的敌人。
6、亲密,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别离;深爱,是为了找到明媚的自己。
素材
1、自己的例子
2、12岁弑母案
3、大学生杀母案等新闻
4、《包宝宝》故事
5、导演石之予所说的那样:活不出自我的中国妈妈,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化身。娃小时,她们用食物喂养,一味溺爱。娃大后,她们用精神控制,不愿松开。
6、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金句
1、中国妈妈的悲哀,控制娃就会被杀,溺爱娃就会被骂。
2、母子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孩子是会想杀死母亲的。哪怕,他很爱她,也深知她爱着他。因为,身为一个人的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会让极度逆反的孩子在仇视中,把屠刀指向最爱的母亲。
3、人到中年、焦灼疲惫的二胎妈妈;贪玩调皮、不爱学习的年少孩子;日夜忙碌、很少回家的影子父亲。
4、无私到大包大揽、事无巨细的母亲,歹毒到人性泯灭、残暴疯狂的儿子,亲密到不分你我、没有边界的关系,酿成了仇恨对立、不共戴天的悲剧。
5、我付出全部真心,却把自己变成你最恨的人。我为了你倾尽所有,却最终惨死在你的刀口。
6、曾经来自妈妈的孩子,成了妈妈的痛楚;曾经付出全部的妈妈,成了孩子的敌人。
7、爸爸听不见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会传到孩子的耳朵里;爸爸让妈妈不安,妈妈才会控制孩子。
8、当妈妈们替孩子挡住所有风雨,也剥夺了他看彩虹的权利。
9、因为,生命之中,生活之上,还有比成绩和面子、学业和名望更重要的事儿,那就是亲人间的爱和信赖。
10、这土壤里,有妈妈的陪伴,更有爸爸的身影;有童年的亲密,更有少年的尊重;有无私的给予,更有得体的退出;有及时的提醒,更有信赖的满足。
11、亲密,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别离;深爱,是为了找到明媚的自己。
结尾
升华到别离的爱
金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尹建莉
前言 关于这本书
一种意识,从“知道了”到“做到了”需要重复刺激,经过一次次意识撞击,才能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家长必须意识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自己成长。来自他人的观念,就像岔路口的路标,给你指出正确的方向,但到达目的地,还是需要家长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其间的路程可能是比较艰难的,充满了疑惑、不安和纠结,但只要你相信并且坚定,就一定能到达。
第1章 划清和孩子的界限
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大人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管得越少孩子会越好。
你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喜欢全面介入孩子的生活。动机没错,结果却不好,因为在每一种介入中,你在意的是自己的意见有没有被采纳,自己提供的帮助有没有被接受,却不在意孩子想不想采纳,愿不愿接受。
若你和孩子的意见相左,必须是孩子放弃自己的愿望,服从于你的意愿,你默认你的想法是对的,孩子的想法是错的。所以你理所当然地认为,她自己买的鞋子是不好看的,你看中的才叫好看;她想穿自己喜欢的鞋子是可笑的,不穿你为她买的鞋子是可恶的……孩子不但应该接受你的选择与关心,还应该对你表示感恩——看到自己的强盗逻辑了吗?
你真正在意的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与其说你关心孩子,不如说你最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得到回报。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你不光用强迫和打骂的方式逼她接受你的控制,还用哭或是自虐来威胁她——利用孩子对你的感情和对成人的敬畏来绑架她,逼她就范——你越是事无巨细地“关心”,越是对孩子的世界形成入侵,对她的心理和精神进行毫不节制的打扰。
不管遇到什么事,你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决定,相信她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哪怕有些事情孩子做得很不精彩,哪怕孩子真的错了,你也要允许她去犯错,平和地接纳她的不精彩。不要害怕失败,失败经常是有价值的,尤其对青少年,不去犯些错,哪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人际交往中的对错不是谁规定的,而是当事人感觉出来的。最高的礼貌是让对方舒服,而不是只顾自己做得符合习惯
如果这时家长提醒他“小心”,他会立即意识到自己的“不得体”被别人注意到了,内心会很不自在。注意到的人越多,他越羞愧。
孩子在不能辨析“条约”本身是否合理的情况下和你“签约”,你却在最后拿出这“不平等条约”来批评孩子说话不算数,让孩子丢面子、自惭形秽——这是强势家长经常对孩子做的事,因为小孩子实在太好欺负了
太早给孩子立规矩的弊病非常多,造成的后果就是对孩子限制太多,使孩子大部分能量用于和家长对抗,同理心、自控力等无法充分发展。孩子本不存在不讲信用的问题,不去遵守一个被迫的承诺,这不是言而无信,犹如拒绝参加一项没意义的比赛,不能叫作缺少竞争力一样。路上没有坑,孩子就不会掉下去。
太多的期望加太多的否定,会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包袱,他的世界塞满了负能量,格局无法宽广,只能变得胆小、自卑,没有价值感,对外在的评价极为敏感。
如何面对孩子,是检验成人内心是否柔软、是否真有爱心的试金石。无论你在外面多么为人称道,那不是真实的你,只有在孩子面前,才最显露你的真实面貌。你能够改善孩子的唯一途径就是停止强势,中止控制。你变弱些,孩子就开始强大;你不膨胀,孩子的世界就宽敞;你收敛起来,孩子的格局才能变大。
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年龄有大小,赚钱有多少,职位有高低,但地位却是完全平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最基本的表达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发展他的个人意志。我说过,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父母应该让孩子做一切他喜欢做的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为拥有独立思想的人,并有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
“放手”的原则就是,在每一件具体事务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导;不要太有痕迹,尽量无痕;不要怀疑,要相信;不要插手,要接纳。
儿童的成长并不完全依赖父母的精细调控,正因为信任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所以才可以放手。同时,正因为信任人天生的向上向善本能,才可以原谅我们自己或孩子的过失。同时,人还有另一种本能,就是自我修缮。为人父母只要不是错得出格,孩子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发展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