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读汪曾祺散文的缘故,我的脑海里也总是时常闪现出我的几位老师们,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前几年就有想法,要回去看看他们,却总有各种理由迟迟未能实现。
今天,我想先把这些老师们在我人生成长道路上留下的印记先写下来,然后再一个个去实现我的行动。
小学 汤老师 语文
汤老师是我小学四五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回忆起他,并不是我小学作文写得好、语文成绩好,而是记得他带领我们组织的几次活动。
一次是六一儿童节,汤老师提前教我们唱歌、排练,到了儿童节那一天,当时没有统一的礼服或校服,全班都尽可能了穿上最好看的衣服。
我记得是分成,两排站在讲台上,合唱了这首歌。我已经不记得,台下除了汤老师是否还有其他的观众了。但在当年那个乡村小学里,能有这样一次合唱,也几乎是我童年时代对儿童节的唯一美好记忆了。
另外一次,是汤老师利用一次体育课的时间,带我们全班去爬学校附近的小山。山并不高,离学校也不算远,但有点岩石陡峭,并不好走。
我们路欢快地有说有笑,一齐到达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头上,吹着凉快的风,又一起唱起歌来。汤老师当时也一定叮嘱我们一些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但的内容我已记不起了,印象深刻的,是他给我们模仿他刚刚会说话的孩子叫爸爸的模样:papa~papa 。那会儿他的脸上洋溢着格外幸福的笑,也让我们似乎看到成年后的自己那样幸福的样子。
还记得,汤老师给我们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当时我还负责过一小段时间,带着班费去新华书店采购课外书,在书店里看到琳琅满目的杂志,精美的笔记本,是多么的渴望啊!
汤老师推荐我们多阅读,或许我对读书的乐趣就是在那时候被启蒙的。在那个物质、精神都匮乏的年代,汤老师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单纯的认字、默写、背课文,而是打开了我们看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 知道了原来外面还有太多丰富多彩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能在小学时候遇见这样一位热爱生活、喜欢孩子的老师,我真的是太幸运了!
中学 大牛老师 语文
初中让我时常回忆起的,也是一位语文老师,大家都叫她大牛老师。这么称呼,或许是因为,当时学校里还有另一位年纪更小的小牛老师吧。
那个年代都流行手抄本,男生女生都会喜欢偷偷把喜欢的诗歌、散文段落、甚至歌词,用手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再穿插着贴上喜欢的明星或风景贴画,这样一个“私密性”极强的小本本,就记录了青春少年们最丰富的内心世界了。
记得牛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过一个她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回来看她,送给她一本抄写得非常优美的诗集。当时台下的我们都盼望着,等我们也考上大学,也要送一本这样的手抄本给老师!我想这份礼物一定是让她感觉特别幸福的,所以才会和我们分享起来。
大牛老师更让我感激的,是在中考前,有一次单独和我谈话。她建议我去报考师范类中专,她说,女孩子不一定非要上高中、考大学,比如读个幼儿师范,几年后就可以参加工作了,当个幼儿园老师多好啊!
多年后我回想,她这是在对我的成绩给予肯定,也更多是鼓励吧!因为当时我的总成绩并不突出,而那个年代,只有中考成绩最好的那批孩子,才有机会报考中专,其次才是考高中。
那时小小年纪的我,内心已经早早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就没有听从大牛老师的建议去报考中专。也不知道多年后的现在,大牛老师还记得,那个她曾经鼓励过的小女孩吗?
大学 刘老师 校报记者团
出于对写作的爱好,一进大学我就加入了系学生会宣传部,担任部长和系刊主编,随后又加入了校报记者团。刘老师,就是校报记者团分管校报的老师,也是责任主编。
刘老师中等个子,微胖的脸庞总是露着特别和蔼的笑容,乌黑的头发,总是很简单地扎在脑后,显得干练又亲和。当时,和刘老师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因为有高年级的师哥师姐会牵头组织日常具体的事情。
刘老师让我印象如此深刻,是大约在大三或大四时,有一天去她办公室,她忽然说要给我介绍个男朋友,是她姐姐家的外甥,当时考上了美国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普林斯顿大学,当时只觉得这个名字好古怪,多年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所排名很靠前的名校。
刘老师说,因为家人都不想让这个孩子出国后就不回来了,而他自己又只顾学习,就想着出国前能介绍一个合适的女孩,能彼此相中有了牵挂就不会留在国外了。我忘记是否在她办公室里就直接婉言拒绝过,但总之是去她的家里和她的姐姐见过一次面的。
在刘老师家里具体聊了些什么,我也完全忘记了,我的态度就是再次表示感谢加婉拒,因为当时的确觉得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两个人怎么就能谈婚论嫁呢?而且家庭、学习背景差距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当时自己对即将到来的毕业也很迷茫,并不知道要在哪里安顿。
虽然我未接受这份好意,或许我也只是很多“候选人”中的一个,而她的姐姐也并未相中我。但对刘老师,后来毕业前好像我都没有再去和她说过感谢的话,而刘老师对我的这份认可和推荐,如今回想起来还是令我感到温暖和感动的。
研究生 刘老师 人力资源管理
2017年9月,参加在职MBA的新生开学典礼,刘老师代表学校青年教师发言,他的一番激情昂扬的讲话,顿时让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的我,重新为即将到来的三年校园周末学习更加期盼。
随后,也很幸运能选修上刘老师亲自讲授的人力资源的专业课程。刘老师当时是学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也是省内人力资源专业最权威、最年轻的专家。
刘老师为人随和,授课幽默风趣,当时还担任学院管理职务的他,工作安排非常忙碌,但只要有学生、校友求助,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工作中的困惑,刘老师都总会尽量拨出时间给予答疑解惑。
后来未能选上他为导师很是遗憾,但在后来我论文延期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又能和刘老师有了更多接触。
我自己在学习期间,从原先的物流行业跨行到培训领域,正好有很多迷茫,也曾到刘老师办公室向他请教过。记得他不仅帮助我对这个行业有更宏观的了解,更是鼓励我坚定信念、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后来顺利毕业后,我也和刘老师保持着联系,并向他请教继续的学习计划。
没想到在今年十一假期的前一天早上,竟然得到消息刘老师走了!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整天,我都恍惚、不敢相信,同学之间互相打听,都不愿相信这个事实!直到出殡的那一天,大约有一千多人去现场送他最后一程,我跟着走完全部的仪式流程,走出殡仪馆,才知道敬爱的刘老师,他真的离我们远去了!
那天下午,我自己一个人,去了恰好路过的元音寺,为老师上香祈福。出来后,我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寺院门前的台阶上,好几天难过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只能把这份对恩师的遗憾、默默的祝福、思念,从此藏在了心里。
随后,一直很想专门写一篇纪念刘老师的文章,却迟迟未敢动笔,生怕自己的言辞和感情,无法表达出对他的感谢、尊敬与思念。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位参加工作后的老领导、吕老师。
我在物流行业工作16年,吕老师是我的上级,更是我的职场和人生指导老师,他不仅教会我具体的工作技能,更是在管理、规划、为人处事等多方面给予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在后来我们都各自离开原先的单位,不在一起工作了,每每遇到工作、生活中大的困惑,我也总是第一个想到向吕老师请教,听取他的意见。
一直到现在,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那天,我都会给吕老师送去一份感谢恩师的祝福。除了他,还有在近些年在其他工作中认识的、现在也亦师亦友的朋友们,也都曾带给我启发、指导和帮助过,他们也是我生命成长中的贵人,以后再要细细整理出来。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滴水之恩,或许并不一定都有机会报答,但这份对他们的感谢之情,我想还是要在尽可能早的时间里,找机会再去见面和他们表达出来。
以此作为初步的行动,先写下来,后续去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