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树下的家·读后感

—时隔两年,同一本书,同一个人,却是不同的心境。—

一本书,一杯茶,一盏灯,是一个心灵启航的绝佳码头。

在书店里去本只想买来假期要做的卷子,在看到席慕容的专柜的时候却怎么也迈不动脚步了。阅读她的文章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为习惯。《槭树下的家》又再版了吗?封面好精致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有没有加入新的内容?啊,插绘是席慕容亲自动工的吗?一个又一个的好奇与感慨促使我买下了它,抚摸着崭新的封面我打心底里升起些满足,回家就翻开了第一页。等我长舒一口气,在注意到时间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升起时了。

席慕容的文章并不是只有唯美的文字,只有空洞的语言,它是有灵魂的,是可以触动别人的心灵的。就像是一阵微凉的风拂过,不强烈,却存在感很强。席慕容的文章一直都是这样,轻轻柔柔的,仿佛带着一股荷花的香气。她不动声色的把自己心灵中最柔软的一面呈现出来,或悲伤或欣喜,或迷茫或彷徨,都凝聚在她星星般的文字里。为人女时,她像小孩子一样曾以为自己的母亲对哥哥姐姐更好,而伤心的哭泣过;为人妻时,她为自己丈夫洗手作羹汤,就像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为人母时,她将自己最温柔的言语送给了一双儿女。一个人在生活里总会扮演着不同的身份,我却只见过她一人将身份转换的这么自然。

在《槭树下的家》这本书里,还描述了她作为画家的生活。我曾经以为,长大以后成为画家,是对自己爱好的一个成全,一定是相当幸福的一件事。在这本书里,她却用自然的笔调告诉我,是的,是很幸福,但是同样也很辛苦。在面对稿纸画不出自己心里的景象的那种绝望,在面对自己努力却怎么也达不到他人那种高度的痛苦,在面对美好想要存留却无论如何画不出灵气的那种怅然,在面对瞬息变化的晚霞手下来不及描绘的那种后悔,都是画家心里最深最重的伤疤。

哪里是画家的伤疤呢,是分明就是人生的伤疤。

还记得山上的那片白百合,还记得丛林里升高的那轮满月,还记得那支攀折下来的山茶花。这是一个人生活的片段,是我们思想的浓茶。

来时一身空,走时一身空,唯有书香常伴左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黄我想你了,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还记得我,不知道下次我回家时你还记不记得我,是否记得我给你喂过食,半夜带你去喝水,...
    六神曲阅读 3,496评论 0 0
  • 我承认自己有些许完美主义倾向,在搜索引擎中查看了关于完美主义的介绍。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刚刚和室友闹了不...
    简青城阅读 2,773评论 0 0
  • 最近几年,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国内和国外成功孵化器和投资公司:Y Combinator、500Startups、A16...
    梅晨斐阅读 7,991评论 0 4
  • 由“黑人的暴动”设计引发的思考 记得在一次培训会上,听到过顾西平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教学设计,很有...
    单芳芳阅读 3,502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