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飞蛾
今天是周五,一大早,他和往常一样非常开心。我在看作业,也没有时间顾得上他。
等我在教室里巡视了一圈,来到他身边时,他忽然站起来对我说:“老师,一只虫子!”我走过去一看,教室的地面上确实有一只灰色的飞蛾。
我和他一起看着那飞蛾,问他:“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虫子?”他说:“不是虫子,是飞蛾!”我立即表扬:“确实是飞蛾!”我又朝他说:“你仔细看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他说:“灰色的!”我说:“是的,你观察得很仔细!你有没有跟他打招呼?”他倒聪明得很,说:“虫子不会说话!”我说:“谁说的?你跟他打招呼,他也会跟你打招呼的。”他就趴在地上,对那只飞蛾说:“你好!”飞蛾飞走了。他大声地对我说:“飞蛾飞走了!”我立即说:“你是不是没有跟它好好说话?”他说:“是的!”然后就跑到教室外面找虫子去了。
一会儿,我开始上课。刚讲了两句,他跑进来说:“飞蛾在那儿呢!”我安排同学们先读书,然后走向他,问:“在哪儿?”他跑到我身边,用一只手拉着我的一个手指头,我跟着他来到教室外面,那只飞蛾果然吸附在外墙的磁砖上。我对他说:“你跟飞蛾说话呀!”他听话地说:“飞蛾,你好呀!”然后拿眼睛看着我,说:“它不说话!”我说:“谁说的,你仔细看,它的两个触角在朝这边摆动,在对你说,‘你赶快回教室上课去吧!’”我看着他的脸说:“祺祺,飞蛾是不是这样说的?”他站起来说:“是的!”不用我说什么,他自己走进了教室,安静地坐在座位上。
这一节课,他再也没有大声地说话,我看到他也没有盘坐在凳子上,我讲的声音大时,他还抬起头来看我。不一样的是,这节课他也没有拿出他的图画本画他的火车。
由小飞蛾事件来看,基于语文老师的角度,要激发他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形成社会交际的动力,就要引导他说比较长的句子,学会把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出来。但他说短句、急于否定别人的习惯力量还是比较强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陪伴,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语言来刺激他,或许能使他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