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从高中开始吧,我一直会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也看过名人伟言励志的话语,也读过名家大作著名的论断,但是始终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
母亲车祸住院了,于是见到了抢救室。
怎么说呢?留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炫目的白光和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我在想,那些从抢救室就离开的人,就给他们最后的世界也许并不美好,他们大概率也想象不来,死神藏在冰冷的白光之中。
抢救室里的人,无论病患,还是陪护,或者也包括医生,我看到最多的表情就是麻木。
有双眼凹陷的老人,睁着空洞的双眼死死盯着天花板的某一处,她会是在回顾自己的一生吗?会想到人生的某一时刻她会在这里除了睁开双眼,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吗?
还有大声呻吟的病人,我并不敢去看她究竟在呻吟什么,大抵意识也不太清晰,双手一直向上伸出,似乎想要抓住什么,陪护的亲人伸手握住然后又被甩开,她想抓住的又是什么呢?
还有迷茫的男子,茫茫然就是坐在那,看着医生忙碌的背影,周围或这样或那样的病痛,仪器发出滴滴嘟嘟的声音,好像在催促,又好像很正常,他脸上也什么表情都没有,只是看着,听着,等待命运的审判。
可是,所有人,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活着在这里。看医生忙而有序地上药、换水,看着护士穿梭应答的样子,他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病人活着。
可是,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迎接苦难?为了体验折磨?还是被上帝操控着下上一盘棋?于是就有人一定会有病痛,会有意外。上帝是否有过选择哪一枚棋子去承受病痛和意外的思考呢?那么又是如何选择的?以什么为依据?
所以才会有所信仰吧?因为无所可依。佛教让我们学习承受,苦难是下辈子幸福的根源,让人终于有所期,有所盼。然后为了来世的幸福生活,我们接受一切折磨。耶稣说,信我吧,你会得到永生。神会降临,会救赎。于是溺水的人们抓住了一根漂浮的树枝,似乎没有用,似乎又很有用。
这就是活着,在命运的泥潭里苦苦挣扎。
求助一切能求助的之后,只能抓住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哭泣、哀求、责怪、愤怒,到最后的接受,妥协。
因为无所可依。
命运强势染指,我们避无可避。
少年听雨,不知那雨打风吹是被父母所遮蔽着。中年听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方知风之大,雨之冷。
我想,人们之所以活着,大概也不是怕死亡,而是怕死亡之后的未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