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刘同所写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书名就是一股浓浓的鸡汤味,前两章给我的感觉有很多刻意而不那么真挚的存在,本无意继续看下去,却又机缘巧合的在今天再度翻出来,然后就让我看到了与前两章想必要更出彩、更感人的第三章——趁一切还来得及。
如其章名所示,它在警醒我们珍惜时间,珍惜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时间,也有父母、亲人的时间。
犹让我印象深刻并且颇有感悟的是其中那一篇抒写父子感情的篇章:
如果和父亲的意见相左甚至为此闹到不可开交、互不理会当如何应对?
作者在上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决心要选择中文系,而父亲坚持要让他报考医学,两人也许是性格所致,竟吵的不可开交;
在极怒之下,他脱口而出的“断绝父子关系”以及后来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不出来的行为想必是深深刺痛了他父亲的心,虽然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自己心中的中文系,但事情过去之后,父子之间有了隔阂,导致话不投机,彼此都不知道该如何与对方交流,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了很久……
但父子之间并不是彼此怨恨,只是想要关心对方而不知道如何开口了,幸好作者在进入职场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父亲也在默默地关注着、支持着他,虽然两人绝口不提那件事情,作者即便心怀愧疚也无法开口道歉,但父子之间还是在这种平静之中互相弥补着和好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说当我们决定人生走向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可能是与我们相左的,我们无法劝服彼此,因为太过在意彼此,才不愿意退步,然后就导致了这样那样的碰撞,亲子之间的矛盾自然是我们不想的,可有时我们必须去拒绝这些并不符合我们心意的关心。
我想说的是,当这种事情发生了,无论选择了哪个方向,无论结果如何,父母永远是支持我们的,我们必须正视他们的关心,并且想办法弥补自己的顶撞,而不让那一时的矛盾蔓延。
另外一个让我感到深有体会是我们不得不去用父辈的成就来丈量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不能够达到父亲那样的高度,父亲也许会愧疚对我们的培育;如果我们在某一天超过了父亲,也许他会感慨年华已过吧。
每当我想起父亲的白发,就会不自觉地引申到这样的问题上,时间是不会停止流淌的,父亲一定会老去,而我们却会一直成长,像这样不同的道路令人唏嘘,时间终究会把我们推向不同的方向,我们终究要离别。
所以,一切趁现在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