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腕儿们出书立传、拍片做剧是个稀松平常的事儿,对于芸芸普通人即使生平跌宕起伏、精彩纷纭也很少的?为何?究其原因不外乎,当事人觉得不值当记叙,没有闲暇功夫去想这些,即使记录了又给谁看?
前些时候一位同学说,最近在帮奶奶“整理人生”,听之一头雾水。后来才明白她在整理奶奶的生平经历,她要把奶奶的故事写下来。那位奶奶我也见过,86岁高龄,丈夫早逝,她独自养大了4个儿子一个女儿,思维清晰、牙口不错,最爱吃白萝卜炖肉。
同学说,奶奶一生如果用“为人类做了多大贡献”等等这些标准评判,她太平凡了,也太普通了,甚至是一个有着点“四旧”思维的小老太太。但对于他们家来说,她尽了一个大家长能尽的所有职责,一个人拉扯大五个孩子,而今高龄本该享福的时候,还想着带带重孙子,在她的字典里就没有“闲”这个字……终于,明白他的苦心所在,他在以自己的方式留存着亲人的点滴和爱。
这些年,采访过不少企业家、经理人,虽说不过经营理念的传达和企业宣传,但有文化和修为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在与他们的对话中,也让我明白了“人生”这个命题之于人的意义,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求解、求证,去伪存真的要追求其意义,糅杂了太多的功利心,“意义”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纯粹。
活着,以自己的方式终其一生,本就是一种传奇,何必牵挂于太多的标签和定义。这也让我想起了附近的街角,有一个修鞋师傅,因为打过几次交道所有些印象,他是外地口音、矍铄的一个小老头,他的工具摊所有工具摆放整齐,戴着眼镜穿着白色衬衣,平整洁净的领口袖口,不像平常街角摆摊的手艺人。
那天带同事一双鞋给他修跟,因为那双高跟鞋小跟磨损比较厉害,修鞋师傅看了半天说:“你明天再来拿吧?”,我问道:“平常不就半个小时吗?今天怎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师傅说“半个小时换个根粘一下也能弄好,但是不牢固,我今天回去往里面垫个垫子打个钉,不会掉还好看。”听他说完这话莫名有点小感动——匠人,匠心不过如此。
这位修鞋师傅与创下年利率多少多少万的企业家有什么差别呢?只是评判标准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