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刚打开微信,好几条消息就弹了出来,我赶紧打开,看到朋友和微信群里都发的信息:今天冬至,要记得吃饺子。其实我昨晚就准备今天中午包饺子,把菜洗好了,冰箱里冻的肉馅取出来放冷藏室。
早上我把昨晚洗好控水的白菜和韭菜切碎,放上五香粉,用热油淋一下拌匀盖好备用。再把解冻的大肉馅放生抽、老抽、葱姜水、再放一个鸡蛋拌匀后放少许香油拌匀,盖上保鲜膜放冰箱准备好后,我又去市场买了饺子皮,就去上班了。
中午下班回家后我把白菜馅少放点盐和肉馅拌匀,就和老公开始包饺子,俩人一起干活还是快,一会功夫就包了两篦子饺子。
下饺子的时候,我想起闺蜜在单位上班,最近都不能回家,就给她打了电话,问她在单位吃到饺子了没有?闺蜜说吃到了,领导很贴心,她们单位也给准备了饺子。我又给还在学校的儿子打电话,儿子说他们中午也都吃上饺子了,我这才放下心。
打完电话以后,饺子也熟了。满满两盘,我和老公开心地吃着饺子,老公说:“多吃点,就不冻耳朵了。”我笑着说好,你也多吃点。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