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营销日历
1、营销日历的原理
营销日历是华与华提出来的重要观念,就是把企业的行销活动,不管是公关活动还是促销活动,都固定下来,长期、或者说永远重复做同样的事。先举一个例子,比如西贝莜面村在2月14日情人节做西贝亲嘴打折节,每年都做,这就是一个营销日历。2月14日,是一年伊始,一次活动,就为全年的营销起势,拉起一个好的势头。之后呢,是4月份的香椿莜面上市,6月是儿童主题,家有宝贝,就吃西贝;9月是那达慕草原美食节,年度大菜登场。这样固定下来,有什么好处呢?
两个好处——成本和投资——华与华方法的每一句话,都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成本和投资——降低成本,形成资产。
先从投资来说,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品牌的长期投资,都是品牌资产的重复和长期积累,如果不能重复,没有积累,不能形成资产,只做一次的事情,我们就不做。214亲嘴打折节,就已经成为西贝的品牌资产,每年顾客对他有期待,而且有美好的回忆,成为顾客人生的一部分。
干脆我给它一个新词儿吧!叫“品牌日历资产”,在日历本上有一天是你的资产,你说爽不爽呢?这词儿我看行!营销日历,也可以叫“品牌日历”。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最大的品牌日历资产是啥?
当然,是天猫的双11,这是中国最大的品牌日历资产。
这样你就更容易理解营销日历了,相当于一年你有几个自己的小双11。
接下来我们讲成本,营销日历能同时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
这是一个经济学原理,在《华与华方法》一书中,我讲到企业三大定律之第一定律——交易成本定律,来自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他写了一篇论文,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叫做《企业的性质》,论文就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企业?答案是企业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所有企业的诞生,都是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比如大众点评降低了我们选择餐馆的交易成本,滴滴降低了我们打车的成本。而今天的餐饮业,已经发展到在餐馆吃饭比我们自己买菜做饭成本还低,“下馆子”不再是奢侈了,自己在家做饭才是有钱人。
科斯继续研究,企业能降低社会交易成本,那么,能不能只搞一个企业就行了呢?为什么社会会有那么多不同的企业呢?结论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会越来越高,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提高超过企业带来的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这企业就抵达了他的规模的边界,他不能再扩大了。
所以,我们可以把所有企业管理工作分为两类——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工作,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的工作。
比如华与华的原则,不投标,不比稿,就是为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哪些公司会必须走投标比稿流程呢?简单的说是“大公司”。经济学原理,企业规模越大,内部交易成本越高,因为他们老板缺位,相当于没有决策者,任何事没人负责,拿合同要投标比稿,定方案还会无数次会议定不下来,他们什么也干不了。我为了盈利,就不能和他们合作,除非他们按我们老板坐镇企业的规矩,否则,就等于把我的交易成本提高到他们的水平,那就是死路一条了。关于这一点,我经常讲一句很本质的话:我们要的是钱,不是客户;让你赚不到钱,甚至收不到钱的客户不能要。否则,你就会死于客户太多。
回头说营销日历,营销日历,首先就是降低了外部交易成本。我们还是以双11为例,全中国的消费者都等着这一天,严阵以待,大肆抢购,这是不是把外部交易成本降到最低了?而且你只做一年是不行的,一定是每年都在这一天,这才能形成“品牌习俗”,成为社会的风俗了。
现在流行一个词儿叫“私域流量”,也可以说,营销日历就是你的私域流量,是你的“品牌风俗圈”,有一群消费者,按你的日历来生活,奉你为正朔。
营销日历更能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为什么呢?因为你每年都在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嘛,人人都知道该怎么干,这不就降低了培训成本了吗?这一点可以说是太重要了!一间餐饮连锁企业,可能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一线服务员,总部策划了一个营销活动,必须要培训到每一个人,你能想象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吗?为什么不能固定下来,要想一出是一出呢?我们需要那么多花样翻新的创意吗?每年都想新创意,只是起副作用而已!
但是,很多人都有发挥副作用的需求!首先广告公司、营销咨询公司就有!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啊!客户问:“明年做的事情跟今年一样,那我们还付钱给你做什么呢?”我说:“付钱让我管住你们不要搞新创意啊!”对方不一定买单,我因为这个丢过不少客户。
所以,我如果不是有“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的核心价值观,和“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儒家哲学,我也不会去推广我的营销日历固化思想了。
除了外部的广告公司、咨询公司,企业内部的市场部、品牌部,也有制造工作的需求。“制造工作”,这也是我发明的一个词组,有的人工作,有的人制造工作。大量的工作,都是工作人员为了证明自己在工作而制造出来的。如果他们光拿工资不干活,企业盈利就上升了。每年都要拍摄新的广告片,每年都要搞出新花样,都是对品牌的破坏和自杀。
针对这一点,我又要说,营销日历更能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创意!为什么呢?又要回到前面讲持续改善时说的八个字:知行合一,凡事彻底!
凡事彻底,重复做一件事,就是把平凡的事做彻底,做到不平凡。比如西贝亲嘴打折节,2014年第一次做的时候,亲嘴规则是按不同姿势和吻的深度,有不同折扣;到2022年做的时候呢,是亲吻时间满10秒钟,有服务员在旁边喊10、9、8……倒计时,统一折扣,气氛更热烈。还有很多细节的创意,都是年复一年的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来的。
知行合一,是实现了创意的自下而上。营销创意都是自上而下的,总部的市场部或品牌部的秀才们想方案,一线员工负责执行。在通知下来之前,下面的人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就是接受培训,照做。有了营销日历之后呢,每个人的创意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一线员工会更有创造力。如果公司有持续改善的文化,则全员变成了一座创意金矿。总部可以把各地的经验和创意收集提炼,不断推向高峰。
所以,营销日历的原理,除了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品牌资产,还能激发企业全员的创造力!这背后呢,还是华与华的人生哲学,两个字——
积累!
“积累”是华与华哲学的核心,儒家的王道思想,是积累;孔子说的“近悦远来”,是积累;孟子说“集义而生”,不要“拔苗助长”,是积累;《中庸》说:“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是积累。只是人们都不愿意积累,因为他不愿意等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总是走上“的然而日亡”的道路。
德鲁克说:“人们总是高估了一年所能取得的成绩,而大大低估了三十年、五十年所能取得的成绩。”这句话太深刻了!特别是后一句,人们不懂得积累的原理,不能以三十年为时间长度来安排自己的计划。
积累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