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人的试探
第一次波希战争的开战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之前咱讲过,作为波斯一方,大流士属于行动派加征服派领导人,拿下地中海,饮马叙拉古是他的人生追求。
而在公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发生的小亚细亚西部希腊人的叛乱让他十分恼火,而在叛乱之中,雅典人没头没脑地冲过来抢劫不说,还一把火烧了萨迪斯。冲着这一点,大流士举起巴掌扇回去一点毛病也没有。
于是在公元前494年,此时小亚细亚的叛乱已接近尾声,大流士便将目光转向希腊——在当时波斯人看来,希腊属于穷乡又僻壤、人少地不广——打下来简直易如反掌,而雅典处于希腊中部,报复雅典,顺便拿下希腊,接着挺进欧洲西部绝对顺理成章。
于是征服希腊本土的战略被提上日程(虽然叛乱没有完全平息,但看来波斯人已经非常有底气了)。
话说波斯进攻希腊,主要有两条进军路线:
上图为路线1
路线1:从小亚细亚的首都苏撒集结陆军,沿着国王大道横跨小亚细亚到萨迪斯,再往北穿越希腊人的殖民城市一路来到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过之前大流士铺设的桥梁,跨过海峡来到色雷斯地区,再由色雷斯地区南下入侵希腊腹地。之前大流士攻打色雷斯和斯基泰人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波斯人喜欢玩人海战术,一旦出征,军队人数怎么也得万人起步,漫长的行军中如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呢——要么靠路上打砸抢,要么靠征服者提供,最主要的就是仰仗波斯海军前去运送物资,在波斯人乃至当时绝大多数地中海民族看来,海军存在的意义就是搞运输而绝不是打仗。
于是乎,为了供给陆军,波斯海军需要从塞浦路斯、埃及、腓尼基(主力)、奇里乞亚等地赶来,在萨摩斯岛(之前被大流士征服)集结,然后浩浩荡荡沿着小亚西亚西海岸,伴随陆军前行。
这条路线很漫长,耗费很大,但相对比较稳妥,我想主要是因为波斯人之前走过,感觉比较踏实(后面咱们称之为路线1)。
上图为路线2
路线2:波斯海军的第二条路线是自东向西穿越爱琴海,前提是他们必须拿下爱琴海所有希腊人的岛屿和据点(后面为了简化,暂且称之为路线2),沿着这条路线进军希腊,波斯需要庞大的舰队运送人员和物资,同时保护航线安全是首要任务。
当时导航技术非常落后,人们航行只能沿着海岸走,因此大部分航线都是贴着陆地和岛屿的。于是东地中海——爱琴海上的航道安全事关重大,要想确保爱琴海航道安全,那就必须拿下沿途各地的大小岛屿,彼时,这些岛屿上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希腊人。
于是,公元前494年,在平定叛乱的战事中,大流士派出一支海陆大军,尝试打通沿北爱琴海通向希腊的航道,说白了,就是沿着上述路线1,看看能不能再往前推一推。
波斯是众所周知的陆战大国,陆战力量主要是波斯人自己负责。海上力量,主要由各加盟势力组成,如上所述,这些加盟势力分别是奇里乞亚、腓尼基、塞浦路斯、埃及人以及投降的希腊人(爱琴海各岛屿)。
容我再次重申,这一逻辑非常重要:在第二次波希战争之前,西方没有真正的海战,在所有人看来,海军的任务就是运输,大家把陆军运到战争,在旁边看着就行,决定胜负的使命在陆军身上,海战就算打也不是主要战场——这一观念直到第二次波希战争才被推翻。这次航行中,陆军是绝对主力,海上舰队负责打扫战场以及综合保障。
在公元前494年,波斯海陆军沿着上述路线1出发迅速控制了赫勒斯滂海峡(现达达尼尔海峡)以及其两侧的重要城镇,这里将是波斯进攻希腊的重要枢纽。
达达尼尔海峡
当时波斯人快要抵达科尔松尼斯,当地的统治者——米提亚德就卷铺盖逃跑了。这个米提亚德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的父亲叫做客蒙,曾被庇西特拉图家族杀害,原因是他反对僭主政治。
庇西特拉图家族害了客蒙,但是对米提亚德倒是比较宽容,就把他放回老家科尔松尼斯去了,据说他去了之后没有啥大动作天天宅家里,估计是想明哲保身吧。
后来在大流士征服色雷斯的行动中,米提亚德投靠了波斯,并参与了进攻斯基泰人。但在斯基泰人抵达多瑙河浮桥时,米提亚德曾经建议希腊人听斯基泰人的——把浮桥拆了,断了大流士退路。可大流士回归后觉得希腊人还得拉拢,于是不但没有怪罪米提亚德还给了赏赐,这绝对属于以德报怨了。
这回波斯海军前来打头阵的是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想着在科尔松尼斯抢一把,由于希腊人正在闹事儿,他们便打算把当年得罪大流士的米提亚德抓回去领赏。可米提亚德是何许人也?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老狐狸,嗅觉敏锐得很呢——趁着敌人还没来他就赶紧乘船逃回雅典去了。
米提亚德曾经在波斯军中混过,对于波斯军他是非常了解的,而身处双方交界处的米提亚德眼看着波斯人的动向,他对未来双方的走向判断很明确——波斯与希腊,准确地说,是波斯与雅典必有一战!而米提亚德的回归,使得雅典人有了对付波斯人的第一手资料。
波斯人在平叛后期的这次行动,基本上确立了路线1的安全,可见,波斯人的战略是稳健的而具备前瞻性的。
话说波斯人拿下达达尼尔海峡后基本上就消停了。消停的原因主要是小亚细亚叛乱结束,大流士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前494年-493年)来整顿叛乱地区。
波斯人的第一次进攻尝试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再次派出一支海路大军出发,这次领军统帅叫玛尔多纽斯,他是大流士的女婿兼外甥(估计是想栽培一下),海路大军沿着路线1(毕竟是熟悉的路线,绕远就绕远呗)进入色雷斯地区。
进攻路上波斯军起初顺风顺水,海军一直开到了阿堪苏斯地区,可当波斯海军打算绕过这里时却遇到风暴而全军覆没。
据希罗多德记载,但是海上遇难者不下两万人。彼时波斯陆军停留在色雷斯地区,这支陆军战力不俗,不仅征服了许多色雷斯部落,还降服了马其顿。但由于海军的报废,波斯陆军失去后勤支援成了孤军,疲劳和饥寒严重影响他们的战力,结果在色雷斯反波斯部族的夹击下损失惨重,最终玛尔多纽斯不得不率领大军撤回国内。
波斯第一次试图进攻希腊人的行动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我想这次行动是试探性的,因此被许多人忽略了。但描述它的意义在于,这次行动,充分反映出彼时波斯人对待希腊人的态度不是很认真。
恐怕在波斯人眼里,希腊人是出身穷乡僻壤,两面三刀,不知团结为何物的刁民,对于大国波斯来说,甚至对于整个已知世界的吃瓜群众来说,波斯若想拿下希腊简直不要太轻松。
公元前491年,波斯人擦了擦脸上的伤,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再接再厉的愿望。由于上次的失败经历,尽管瞧不起希腊人,波斯领导人不愿意再次尝试路线1,毕竟路途遥远、补给困难,而且路上风大浪大过于凶险,某场意外就很可能功亏一篑。
这一年,大流士再次向希腊本土派遣使者,向他们传达了臣服的要求——“献上土与水”。这一次,爱琴海诸多希腊岛国都选择臣服,甚至距离雅典很近的岛国艾吉纳投降了!
艾吉纳的投降,主要是因为他跟雅典是宿敌。艾吉纳离雅典非常近,从那里往西北滑两下水,马上就能登录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地区。因此艾吉纳成了波斯后来进攻希腊的跳板,也算是第一岛链或者说前沿阵地了。
同时艾吉纳的臣服也说明,波斯帝国完成了打通路线2的战略部署。
因此,艾吉纳被波斯降服,对于希腊人来说,是这一年的大事件——波斯人已经准备好大举进攻了!
收录于合集 #希波战争
16个
上一篇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3):第一次波希战争(中)战争前雅典的政坛格局下一篇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1):开篇词——西方霸权的第一次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