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通译】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学究】
这是吸引力法则,孔子这里通过管理政事来描述吸引力法则的实践,也是一种探索。
人的核心就是能量交换,抛开人的实质形象,按能量体来描述,那就是一个不同的能量体,不断地与自然环境交换能量,95%的能量交换是自动的,不受人本身的控制,也不受思想和情绪的控制。所有能量就有极强的趋向性,也就是冷热转换,热大容冷,冷强销热。
说清楚能量的转换原则,就明白吸引力法则了,那就是这个能量体的热能大于另一个能量体,就很容易把低能量的能量体吸引过来。所以孔子说使“近者悦,远者来”就是告诉叶公治理政务的关键。
【原文】(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通译】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学究】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这里辩证思维连贯上章思想。同时这里要说明的是目标和干扰的问题。
从政目的是要国泰民安,目标就是社会和谐。如何做到呢?那就要坚定既定的目标,中间过程所有的调整就是围绕目标开展,而不是为过程中的其他目标所左右。设定目标容易,坚持目标不容易,关键就在于过程中排除干扰和修正目标的动机要清晰。否则要达成目标,就几乎不太可能。
“欲速则不达”的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要明确资源配置能力,没有足够的资源配置或者时机不成熟,硬要做,就容易反复纠结,最后一事无成。所有执行过程都要坚定的信念和平和的心态。
【原文】 (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通译】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学究】
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具有了“直”的品格。看来,他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了,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
为什么在这里孔子和叶公对待这件事情的方式截然不同呢?那就是对正直的理解不同。
叶公所谓的正直是客观公正,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于是就有了父亲偷羊而儿子告发的事件;孔子所谓的正直是主管情感,在生存面前人人平等,于是就有了父亲偷羊而儿子隐瞒。而换成是你会怎么做呢?百分之九九人当不是自己的时候会按叶公这样做,如果是自己的时候就会按孔子这样的做法。那到底那种才是我们的需要呢?
我们探索一下,孔子讲的是人性本真,也就是出现自己所说这样的事件是人之常情;而叶公讲的是自我炫耀,只是证明自己的管理水平。实践上孔子是拿这件事情来揭穿叶公的虚伪,而非赞同自己所说的行为。这就是这里的奥秘。有时候孔子也挺幽默,不能直接说对方不好,直接把自己描黑,那就是典型的黑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