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带随从入洛阳城,见城内毫无生机,一片死寂。
残垣断壁林立,零星的有百姓用茅草搭的草棚,往来之人皆衣衫褴褛,面黄饥瘦,哪有一点京都的样子。
不久便来至刚建成的洛阳小宫,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宫殿佇立在故宫原址上。
侍令官报:“曹将军到!”
闻知曹操到了,献帝带百官迎于殿门之外。
曹操至台阶前,俯身下拜,“臣曹操救驾来迟,请陛下赐罪!”
“曹卿平身。”献帝虽然落魄,但帝威依然。“请爱卿殿内叙话。”
曹操谢过。
进至殿内,待献帝龙椅上坐定,曹操出列。
又继续禀到:“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今傕、汜二贼,恶贯满盈。臣愿领二十万精兵,以顺讨逆。”
献帝大喜,“曹卿一片丹心,日月可鉴!今平贼有功,特封你为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愿你一鼓作气,缉灭二贼,光复大汉!”
曹操应道:“曹某定不辱使命!”
君臣又叙了叙旧,献帝欲设宴款待曹操,曹操见了城内模样,知献帝必然拮据。借口缉贼当前,军务繁忙,遂返回营帐。
李傕、郭汜不自量力,不听谋士贾诩良言相劝,逼得贾诩单马回乡。
次日,两军对阵。
一鼓,许褚三人冲阵;二鼓,夏侯惇三军齐进;三鼓,曹操亲掣宝剑挥师!
三鼓之下,蓸军如高坡泄洪,势如破竹直取贼军!李傕、郭汜忙忙似丧家之犬,逃往山中落草去了。
曹军大胜,打扫完战场,仍回洛阳城外屯扎。
捷报传到皇宫,献帝又喜又惊。喜得是,控制了自己好几年的李傕、郭汜竟如此不堪曹军一击;惊的是,自己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曹操?
思忖再三,他决定还是遣一人召曹操进宫议事,探一下曹操接下来的打算。
派谁去呢?他想起了一个人。
曹操见到皇宫派来的使者,很惊讶。这人面目清秀,精神充足,不似忍饥挨饿之辈,遂生出许多疑窦。
其实,之所以不让曹军进城,他有自己的打算,他在争取自己的主动。
他不谈正事,却故意问那人的来历。那人却好象早就打算好了似的,曹操问啥他答啥,丝毫不隐瞒。
从那人的嘴里,得知了此人名为董昭,原为袁绍从事,知献帝归来,故来投奔。
献帝感觉他是个人才,就留在了身边。
董昭谈吐非凡,曹操也是甚为欣赏。对当下天下大势,其了如指掌。临走,他建言曹操:
“汉室人殊意异,惟移驾幸许都为上策!”
董昭回宫,曹操立即召众谋士密议迁都之事。
从众人的交谈中,曹操得知了一件秘事:
侍中太史令王令,私下里对宗正刘艾说:“我观天象,自去年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开始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金火相会,必有新天子出。晋魏之地,必有兴者。”
其又密奏献帝:“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当在魏。”
魏居天下之中,中央属土,土之色黄,正应黄巾军“黄天当立”之谶。
曹操深以为是,却又不形于色。暗地里让人告诉王立:“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待众人离去,却留下了荀彧。
密与荀彧相商。荀彧直言:“汉以火得到了天下,而您乃土命也。许都亦属土,火能生土,土能旺木,去那里他日必定兴盛!”
曹操自此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曹操进宫见献帝,直接上奏。
“东都洛阳荒废太久了,不能再修葺了。况且转运粮食非常艰难。许都离山东近,城廓宫室,钱粮民物,足以够用。臣斗胆请皇上移驾许都,愿陛下准奏。”
献帝一点没含糊,直接就说:“准奏!”
百官更是无人敢有异议。
一则因为,献帝与这百官,在这穷乡僻壤,过着非人的日子,受够了;二则是摄于曹操威势,人家刚打了大胜仗,救驾有功,还有城外那二十万大军在那驻着呢?
谁吃了熊心豹子胆?
遂择日起驾。
及至许都,迎銮驾暂入府衙,作为临时皇宫。百官也各自安好。
随后曹操立即安排督造皇宫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廓、府库。
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
又任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
封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
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自此开创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历史崭新的一页,汉献帝脱狼窝又入虎窟,也开始了他在曹操手中过活的傀儡生涯。
至少,他的生活逐渐归于稳定,这也是他不幸中之大幸。
当年,曾任东阿县令的枣祗,给曹操提出了实施“屯田制”的建议,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任用枣祇、韩浩等人,积极推行“屯田制”,解决了困扰曹操的粮食问题。随后几年,他攻城略地,复兴农业,鼓励商业,一时中原地区呈现出空前盛况。此为后话。
曹操将随从家人,也从鄄城迁至许都,一家人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征战日月那些兵荒马乱,提心吊胆的日子,在许都过上了安稳祥和的太平岁月。
还记那一啼止战的小曹植吗,如今他已经是五岁的孩童。
他生于乱世,长在军中。
虽然出生时的那一声啼哭,扭转了曹操的颓势,但好运并不只靠运气。
曹操的起伏也决定了他的命运。
这五年,小曹植品尝了饥饿的滋味,疲劳的滋味,疼痛的滋味和恐惧的滋味,以及不可预知的死亡滋味。
在杀戮和死亡的见证中,也一点一点锤炼着他的内心,小曹植对战争无比的憎恨,他却喜欢读那些诗辞歌赋。一有机会,他就会倘佯于能得到的任何一本书中。
他饥渴于书籍,曹操却忽视了他,他虽然是文人,他更倾向于武,尤其是做为他曹操的儿子。
给他帮助最多的,自然是他能够接触到的人。荀彧和程昱,都挺喜欢他,尤其是程昱,是他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之一。
在不太忙的时候,小曹植就会缠着程昱,听他讲那些关于东阿的故事。他最喜欢听的,就是黄石公与张良的传说。